記者柯宗緯/高雄報導
高雄港從漁港、軍港蛻變為商港,但近年功能式微,面臨舊港灣轉型再生課題。高雄市長陳菊親自率隊出國汲取國際港灣城市成功開發經驗,成功提出市港合作計畫,如今市府不但擁有話語權,也能當個有分量的參與者,實際執行港灣再生工作。
高市都發局長李怡德指出,舊港灣轉型再生是世界趨勢,高雄港灣再生計畫,堪稱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計畫。亞洲新灣區面積共590公頃,7成土地在國公營事業手上、市府僅占9%。其中,沿著高雄港周邊碼頭及部分後方土地皆為港務公司持有。
李怡德表示,港灣周邊土地大多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且各自為政,個別招商投資恐出現開發內容重複,削弱彼此競爭力,因此整合是必走之路。為加速公有土地開發,陳菊率隊出國參考港灣再生經驗,參考法國馬賽「歐洲地中海計畫」及德國漢堡「海港新城」等案例。
港灣再生首部曲是市港合作,合組土開公司付諸行動。李怡德說,高市府與港務公司折衝10餘年,過去市府處於只能「被動」、「被告知」尷尬地位,如今創新合作模式,雙方各有兩席董事,另有一名勞工董事,「沒有誰是老大,該聽誰的!」共同為了公共利益做為出發點。
「亞洲新灣區是玩真的!」亞灣5大建設陸續完工到位,李怡德說,目前已進駐1100間企業,帶來1萬1000個就業機會,創造年營收300億元,未來亞灣土地全面開發,可望創造上千億可觀產值,並吸引人才回流。
市府正推動第一階段開發標的,包括台電與高市府的特貿三土地,將透過公辦都更興建國際貿易會議中心及貿易大樓,另外台糖的港埠商業區、愛河灣、第3船渠適宜開發地標級遊艇碼頭娛樂城,兩個案件預計今年底可招商,初估可吸引515億元投資。
李怡德說,高雄港身為台灣重要國際門戶,亞洲新灣區放眼國際,盼吸引國際企業投資。高雄港灣下個15年計畫,亦為亞灣第2階段目標是遷移205兵工廠、發展郵輪母港產業,並運灣區旗艦型公共建設及服務,吸引會展觀光、文創、數位內容、企業營運總部及金融貿易進駐,有信心讓亞灣成為亞洲港灣再生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