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林宸誼/專題報導
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日前在一場論壇上指出,今年以來,台灣進出口和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比較,衰退幅度更大,除了因為國際景氣不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貿易轉移效應恐怕已浮現。其中,台灣1月至7月出口以非ITA(資訊科技協定)協定產品衰退較為嚴重,也印證上述觀點。
劉憶如指出,過去有人認為加入RCEP對台灣影響不大,因為台灣多數出口的70%高科技產品,適用資訊科技協定(ITA),本來就零關稅,但剩下30%非ITA的出口產品就衰退得很嚴重。
她直指,「像是塑橡膠製品、化學品等出口產品大幅衰退。」尤其在30%裡,許多都是傳統產業,出口衰退幅度都非常大,她認為RCEP的貿易轉移效應已經出來,尤其主要出口地區大陸、香港與東協的幅度更嚴重。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表示,雖然今年消費電子還在去庫存,景氣相對不好,但沒有加入RCEP的效應其實比想像中嚴重,加上現在「全球在地化」貿易趨勢下,區域貿易整合已是各國潮流,「若加入RCEP,關稅將會下降到0,但非會員國就可能還有15到20%關稅,政府應積極因應RCEP造成的影響,否則會影響在台的傳產發展。」
林建甫指出,台灣非ITA(資訊科技協定)產品雖只有30%,但多數就業者卻是在這些產業。如果傳產出口衰退,恐加深產業外移,對台灣就業環境並不利。此外,產業也會陷入電子強、傳產弱的兩極化,變成有過度依賴的狀況。
該如何破解台灣未加入RCEP衝擊,昆山台商協會會長孫德聰建議,台商要善用大陸的優勢,還沒來大陸投資的可趕快來卡位。因為產品自大陸銷往各成員方市場比自台灣出去更快更便捷,且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