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文/胡瑞玲
整齊的木頭桌椅、壓在玻璃墊下的菜單、香脆的鍋貼搭配濃郁的酸辣湯,對民國50年代的台北人來說,到中華商場的「點心世界」吃一份這樣的餐點,是午餐、晚餐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昔日繁華早已人事全非,風光31年的中華商場早已因配合都市更新遭拆除,「點心世界」幾經波折後,現於台北火車站微風廣場二樓提供餐點,儘管店內無法完全復刻當年風味,但當年在中華商場帶給大家的美好滋味,永遠存在人們心中。
1961年,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整頓當地市容,短短8個月就完成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8棟連棟的「中華商場」,總共可容納1644個承租戶,由於商場就在台北火車站附近,因此,不管平日或假日,中華商場總是擠滿逛街購物的人潮,儘管毎戶大約只有2坪大小,仍舊一戶難求相當搶手。
中華商場「點心世界」的內部裝潢及擺設。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華商場。圖/擷自文化部國家資料庫網站
國民政府為了整頓當地市容,短短8個月就完成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8棟連棟的「中華商場」。圖/外交部提供
中華商場。聯合報系資料照
當時許多人會帶著家人或朋友到「點心世界」吃上一盤鍋貼和酸辣湯。聯合報系資料照
「從前只要在台北住過、混過、玩過,甚至只是經過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中華商場。他在最熱鬧的核心地段。」作家柯裕棻這句話,道出堪稱台北地標的中華商場重要性。8大棟相連的中華商場在信、義、和3棟有許多著名餐館,提供大江南北不同的飲食口味,知名的「點心世界」就在這裡,提供熱騰騰的美味佳餚,滿足每個過路人的味蕾。
美食家舒國治則是這樣描述「點心世界」:「...另外就是中華商場的『點心世界』,主要是麵食、蒸籠式的,一般家庭吃不到的點心。還有鍋貼、綠豆稀飯和酸辣湯,店內的桌子都是四方桌,擺設和窗子至今不曾改變。」
的確,過去許多人只要提到「點心世界」,馬上聯想到鍋貼、酸辣湯或是冰豆漿,對現代人而言,這些食物隨手可得,但對走過那段短暫且輝煌時光的人來說,踏進裝潢如學校教室般的「點心世界」,坐在方正的木頭桌椅,嘴裡吃個剛起鍋、煎得香脆的鍋貼,喝一口香濃的酸辣湯,火車呼嘯而過的鏗鏘聲,這種回憶永遠難忘。
繁華風光31年的中華商場,因社會變遷導致環境髒亂、重大治安事件頻傳,加上台北市的發展重心轉移至信義區,在配合政府都更的政策下拆除,1992年(民國81年)中華商場正式畫下句點,昔日興盛市集只剩一片塵土,只留下無盡的、難忘的回憶。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中華商場拆除後,許多大家所熟悉的店家不是遷移別處重新開始,就是就此消失,紅極一時的「點心世界」並沒有輕易向現實低頭,幾次找尋新址後,改名成「小南門點心世界」重新開張。
問起改名的理由,店家說道,中華商場拆除後,「點心世界」的趙老闆因緣際會遇到了伯樂的豆花店張老闆,豆花店張老闆先前只是在路邊擺豆花攤,後來建立起美食街的豆花王國「小南門」。因此,兩個人合作讓老店新開,才有現今的「小南門點心世界」。
現在走進「小南門點心世界」,店員會問是要用點心還是用正餐,因為店內菜單分成點心類和外省口味的正餐,而正餐又分成麵類、湯類、炒菜類、炒飯類以及各式小菜。京醬肉絲、和菜玳瑁、荷葉餅這些眷村料理仍然飄香四溢,但最經典的鍋貼、蒸餃和酸辣湯依舊為「點心世界」的三大招牌。除了鍋貼的香脆外皮、多汁內餡是每個4、5、6年級生都知道的美好滋味,值得一提的,招牌之一的酸辣湯所用食材,是用豆腐腦取代豆腐,鮮嫩的雞血和綿密的豆腐腦,再加上Q彈的冬粉,酸辣中帶點勁兒,讓人光喝這一碗就能得到大大的滿足,數十年好滋味也就此傳承。
知名廣告人范可欽曾回憶「高中念師大附中,放了學,常搭公車到西門町去玩。我會在中華商場樓上樓下跑來跑去,吃小吃,最喜歡的就鍋貼,配一碗酸辣湯,吃完以後才跑回家,再坐一班252公車,回到家都已經七、八點了」,即便交通再怎麼不便,也想要在中華商場與西門町吃喝,玩到最後一刻。
如今,落腳在台灣最繁忙轉乘中心的台北車站,「小南門點心世界」為所有行色匆匆的旅人端上一份「回憶」,不管你是不是老台北人,都能在這心滿意足的飽餐一頓,拍拍肚皮打個飽嗝,「還行!可以回家了」。
屬於你的中華商場記憶徵文中!詳情請按此。更多精彩報導請看中華商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