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上路、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加上擔憂台灣總統大選加深地緣政治疑慮,去年外國人取得建物所有權共僅1,042棟、年減12.5%,創下近七年新低,僅優於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當年。
內政部統計顯示,過去外國人取得國內不動產最多是在2003年的2,628棟,當時房市不景氣不少外資AMC公司進場撿貨,近年最高則為房地合一稅實施前的2015年的1,709棟,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每年則約維持在1,000~1,200棟。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從過去幾年經驗來看,境外公司的外國人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以2022年來說,取得國內不動產面積最大的國家為英屬維京群島。
此外,英屬開曼群島居第四名,雖然統計時被歸類在外國人,但實際上買的住的背後都是台灣人居多。
這些境外公司受到去年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影響,私法人購屋必須採取許可制,短期內受到一定干擾,加上香港人近年投資移民台灣有降溫跡象,外國人購置不動產寫下近年新低。雖然私法人購置採許可制,但初期市場對於規範還在摸索如何才能合乎規定,只要陸續有個案順利通過審查,有機會回到過去比較穩定的買氣。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台灣的購屋外國人多為「外皮台骨」,交易狀況除與景氣有關外,對政策反應也更為明顯,去年平均地權修正案上路,限制法人購置住宅,加上總統大選加深地緣政治疑慮,使外國人購屋量縮。
若觀察外國人取得台灣土地面積,去年為12.8萬坪、年增12.3%。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人在高雄取得土地及建物,均有較明顯成長,建物棟數年增4%,為六都中唯一正成長;土地面積則大增逾500%,也反映近年外資或境外企業因應日後高雄區域發展,積極進行不動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