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郁涵/高雄報導
省道台一線橋頭往岡山的方向,有好幾十棵的「白千層」行道樹因為施工單位開挖不當而死掉。退休老師蘇永平說,移植樹得按照整枝、斷根、包紮土球等步驟進行,否則樹很有可能因「搬家」後不久,水分流失而死亡。
移植樟樹須先剪枝,等冒新芽後切斷周邊樹根,細根長出後再斷掉主幹根並包紮土球。(截取自聯合新聞網)
蘇永平說,省道台一線橋頭往岡山的方向,原本有200多棵白千層行道樹,施工單位沒有做好「斷根」步驟,死了一大半,僅剩70棵白千層。
「移植樹的過程是一門學問」,蘇永平說,移植樹,最好選在樹的成長周期2月底至3月初,施工人員量樹幹直徑後,依據這個長度乘以4倍,以樹作為中心點,畫一個圓挖環溝,截掉環溝下方的樹枝後,等待4周,看見「傷口」處長出新根,施工人員就可把整棵樹連根拔起,在斷掉主幹根及上端樹枝後,就可移植。
蘇永平說,樹移植到別處後,得取一些原來地方的土壤摻上新地點的土壤,「樹跟人一樣,重感情,不然會水土不服」,也得為樹的外圍「穿」上一層「稻草」衣裳,防止水分流失,也讓稻草釋出的「鉀」讓樹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