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買房對大多數人而言,不是件簡單的事,好不容易買到價格動輒百萬、千萬的房子,最終卻發現高公設比讓自己沒買到實用的空間價值,後悔都來不及。就有網友在PTT八卦版上表示,很多新建案公設比一個比一個高,有的甚至快接近40%,而某些公設幾乎沒人使用,「因為住久了,一開始使用的熱情消卻之後,根本都不大想去用了。」
原PO進一步解釋,除了設備維修是一筆費用外,設施數量跟住戶量也不成正比,「游泳池健身房也才擺幾台跑步機和腳踏車,不使用的人也要分攤管理費,後來有些經過住戶決議,甚至封存不再使用,圖書室也都變成大家把家裡不要的書隨便置放的場所。」這讓他好奇住在高公設比的住戶,實際使用的心得如何?
有部分網友指出,像是逃生梯、垃圾集中室、電梯等公設還是有使用價值的,不過也有人持反面看法並直言「華而不實的公設真的是騙錢用的」、「游泳池一年只游幾次,水電費和管理費貴得要死」。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孫振義表示,不同房屋型態所衍生的公共設施內容項目本就會有差異,並分享自己曾在不動產相關專刊上看到的常見公設比平均值,其中以大樓建築33.31%最高、華廈30.7%次之、公寓23.9%最低。
然而,孫振義直言,某些建築產品公設比明明不低,但真正實用的設施卻「少的可憐」,多半是門廳、走道、機房、管理室、屋頂突出物與防空避難室等,「根本沒有休閒娛樂使用的價值」。由於目前主建築物與附屬建物採同一價格合併計算,因此他建議民眾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得精算公設比與其內容,才能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曾指出,公設比最主要的是法規上有8樓以上新請照的大樓新推案,應設置至少2座的直通安全樓梯達避難層或地面,且11樓以上須有排煙室,而像設立緊急升降梯,升降梯前要有約10平方公尺,也就是約3坪的空間當作排煙室,才會讓公設比有所謂30%起跳的說法。
此外,陳炳辰表示,有些建商為了讓案件更具吸引力,而設置琳瑯滿目的公設,卻吃掉了室內專有坪數面積。因此,他建議,若非大坪數但公設比接近40%的物件,要衡量一下屋內設計能否充分利用空間,更須留意要是套房或小宅,即便經過設計,居住舒適度仍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