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5433

禁靠生病賺錢 金管會要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

#金管會 #實支實付醫療險 #理財 #居家 #實支實付險大改革
經濟日報記者廖珮君/綜合報導
 
國人過度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想靠生病賺錢」,使保險業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損失率大幅攀升,為讓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有實際醫療支出才理賠,金管會將對實支實付醫療險朝建立損失分攤機制、及落實核保通報機制等兩大改革。
 
官員說,例如保戶醫療費實際只花了1萬元,但因投保了A、B公司共兩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現況是可理賠2萬元,未來要落實「損害填補」,就是只能理賠1萬元,避免重複理賠。
 

 

 

金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但這1萬元,A、B公司如何攤賠?就需建立損失分攤機制,而這損失分攤機制的配套是需商品規格一致,做損失分攤也較容易執行;分攤機制可依保險額度做基礎,就不會有超額利潤,也不會再出現「靠生病賺錢」的道德風險。
 
其次是落實核保通報機制。例如保戶已投保了A公司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當該保戶要再去B公司投保時,B公司就需評估、是否要再賣一張給保戶?若要做到損害填補,就需要從嚴核保。
 
台灣從2007年起,開放實支實付險可接受「副本」理賠,保戶可拿醫療單據影印的「副本」做理賠,在醫療費日益高漲、業者競相銷售下,保戶投保了多張實支險,甚至還有人買到「7實支」,10萬醫療費卻可用副本跟保險公司理賠上百萬元,衍生爭議。
 
為解決此亂象,2019年8月金管會宣布,保戶買實支險最多只能買六張(實支醫療險、實支意外險各三張)。
 
但隨醫療費日益高漲,過去保戶狂買的實支險損失率大幅攀升,讓近年保險業者紛紛將實支險下架、改版或調高費率,反讓真正的經濟弱勢族群,買不起實支險。
 
官員說,實支險是實際補足醫療費用,遠比日額型的醫療險還好,但卻因業者銷售實務上偏離商品本質,而讓商品消失,這對真正需要的保戶並不公平。
 
為讓實支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醫療費支出多少、才理賠多少,業界已有共識要做改革,金管會將和產壽險討論商品規格、核保通報系統、和損失分攤等機制,讓新實支險可以盡快上路。
 
至於保發中心將對新藥、新醫療技術發生率與醫療費用損失率等做專案研究,官員說,這是另外一個議題,與實支險的損害填補原則無關。
 
官員說,例如新藥,可能保戶罹癌,新藥要自費又貴,又如創新醫療費用也非常高,針對這類情況,業者可否設計新商品,去滿足保戶對新藥、新創新醫療的保障需求,這類就可以設計「高額醫療險」來補足缺口。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