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呂健豪/綜合報導
台灣過去以農立國,但隨時代演變,經濟重心逐漸轉變,農業發展也受到挑戰。新北市在都市快速發展之下,農耕土地面積逐年減少,從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之間,減少了近15%,達2758餘公頃。農業局解釋,主因是都市計畫變更及私人變更農地做為特定目的事業使用。
據統計,新北市農耕土地面積在2014年時為1萬8575.14公頃,然後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23年僅剩1萬5820.77公頃,10年間農耕土地面積減少14.8%,部分作物的種植面積也受到影響而大幅降低。
農業局說明,主因為都市計畫變更及經濟發展,推動市地重劃與私人變更農地做為特定目的事業使用。其次,也因為耕作面積較小,使成本增加,收入不如從事其他工作,加上耕作人口逐漸老化造成耕地荒廢。
農業局坦言,因耕地面積減少,確實使部分作物面積大幅降低,如早期種植的水稻便是如此,不過其他如茶葉、綠竹筍等產值較高的作物,仍然維持一定規模的種植面積,像是綠竹筍生產面積就居全國之冠,新北茶農也表現優異,拿下多項大獎。
因應耕地面積減少,農業局表示,新北透過青農返鄉、生態給付、精緻農業以及創新轉型等各項政策,維持新北市農作物一定的生產面積及產值,新北也致力推動有機、環境友善耕作,目前友善耕作面積約298公頃、有機驗證面積341公頃,合計占全市耕地面積4%,較全國平均值3%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