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胡瑞玲/綜合報導
國內16日出現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BA.5不僅在美國成主要流行株,日韓也有此趨勢,已在亞洲打敲門鐘,印度等地則有BA.2.75開始異軍突起;根據國外研究,「再感染的時間,最快是第一次感染的20天後」,剛退燒的台灣除需準備3件事,建議高齡者打追加劑第4劑。
姜冠宇表示,從「Your Local Epidemiologist」摘錄連續3篇的整理指出,第ㄧ重複感染情況在下一波預計會有更多案例,要有心理準備;第二,服用抗病毒藥物可能反彈復陽,仍需採取措施;第三,BA.2.75要注意,它可能是伏筆。
姜冠宇說,對於Omicron病毒株再感染的速度,再感染最快的紀錄,是第一次感染的20天後,光BA.1就有可能再感染BA.1,平均再感染的速度是26天,甚至比BA.1再感染BA.2的36天更短。但未來是否有所謂的「再感染節奏」(每隔多久再感染一次),這些預測會受限於時間、病毒變異極是否繼續推出加強針。
再感染的症狀是否較嚴重?姜表示,說法分歧,很多早期研究認為不會變嚴重,但那是Delta之前,Omicron後諸多風向仍未明,包含後遺症,但由些預印本(Preprint)研究顯示,「二次再感染症狀較為嚴重」,有可能是這些族群原本就比較脆弱。
姜冠宇指出,像是華盛頓大學退伍軍人研究的預印本指出,研究中平均62歲,有25%是吸煙者、80至90%是未接種者、30至40%患有糖尿病、19至26%患有心臟病,對於高風險族群,再感染機率確實較高,當BA.4、BA.5病例激增時,就應該要當心,這也是為何面對BA.5,高齡者建議打追加第4劑的原因。
反彈復陽部分,姜說,美國當初發現有2%患者在服用Paxlovid後,大約在治療後第10至14天會復陽,現在正式認為Paxlovid估計有5至10%的人會反彈復陽,對於服用抗病毒藥物卻又成為陽性的人,應假設自己再次具有傳染性,要採去隔離措施直到轉陰為止。
至於BA.2.75,姜冠宇表示,BA.2.75於5月底首次在印度被發現後,迅速占據主導地位,現在占病例的25%大多樣本來自孟買。盡管印度的測試數據還不夠大量,但BA2.75似乎勝過BA.5和BA.2,意味著BA.2.75可能引起一波浪潮。
姜冠宇表示,與BA.2相比,BA.2.75在刺突蛋白上攜帶了8個額外的突變,其中有2個突變特別值得關注,就是G446S和R493Q,其中G446S是最有效的抗體逃逸位點之一。但現階段瘋狂追逐子變體變異未必是有效益的,因為變太快,目前應是從最低可及成本下追就最大保護,才是次世代疫苗的切入點。
姜冠宇最後表示,相信台灣至少還是可以度過寧靜的7月至8月中,基本上我國已經取消登機前48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另境外移入也僅是3+4,別國有什麼狀況,還是會反映到台灣來,很多該調整的上一波就已調整過,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滾動式調整,把自己該做的功課做好,就可以把代價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