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媁、董俞佳/台北報導
對環境友善的有機耕作是農業永續未來趨勢,但現行制度下,小農取得有機驗證十分不易,農委會過去僅補助通過有機驗證的農友,行政院會昨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首度將友善耕作納入輔導目標。農委會指出,該法通過前,今年九月起就先試辦計畫,凡以友善耕作種植的農民都可申請獎勵金,每公頃最高九萬元。
行政院會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首度將友善耕作納入輔導目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是國內第一部為有機農產業量身打造的專法,若該法通過,有機農產品須經第三方驗證通過,農產品經驗證合格者,才能以「有機」名義販賣、展示或廣告。法案施行一年後,未經驗證合格者,將不得使用「有機」字眼,以免誤導消費者;違者可開罰六萬到六十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農委會只有鼓勵通過有機驗證的農友能獲得補助,不過,通過有機驗證需經過層層審核,費用也不便宜,國內大多小農通過驗證並不容易,也導致有機農業發展受限,面積進展有限。
農委會指出,許多小農雖未取得有機驗證,但也採取未施用化學肥料等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像是原住民的傳統農法、鴨間稻等都是,該法也將友善耕作納入輔導對象。
耕作補貼方式分三種,包含從慣行轉為友善耕作、慣行與友善耕作轉為有機驗證期,以及友善耕作與有機驗證轉型期轉為有機栽培。補助金每年每公頃最多可領九萬元,最長補貼六年;農糧署指出,花蓮許多原住民農民所使用的傳統農法都是友善耕作,以往無法獲得補助,現在只要透過協會等團體審認通過,就可以獲得補助金,原民會也認為,這個方式讓未來推動原民農業發展「如虎添翼」。
此外,目前國內對於有機農產品要求農藥零檢出,但台灣農地因沒有獨立水源加上彼此相鄰,過去經常發生受鄰田汙染而驗出不得檢出物質。為了讓農民安心經營,草案也規定若驗出禁用物質,農民只要證明已採取必要防護措施就不罰;驗證未滿一年,違反標示規定者,得限期改善。
對環境友善的有機耕作是農業永續未來趨勢,但現行制度下,小農取得有機驗證十分不易,農委會過去僅補助通過有機驗證的農友,行政院會昨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首度將友善耕作納入輔導目標。農委會指出,該法通過前,今年九月起就先試辦計畫,凡以友善耕作種植的農民都可申請獎勵金,每公頃最高九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