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張潼、林志成、朱真楷/台北報導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不到3年,已出現「大噴發」。教育部統計,全台參與實驗教育人數104學年5000餘人,到106學年已衝破1.2萬人,成長135%;學校數量更從11所增至61所,且還不包括遍地開花的自學機構與團體(如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顯示這股翻轉舊體制的教育新浪潮,已不再是非主流。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各地非典型教育種子快速開花結果,接著立院去年底修法,拉高各縣市實驗教育學校上限比率,並開放設實驗大學。
實驗學校大幅增加,各校積極推動特色課程,博嘉實驗國小安排3至6年級學生籌備「樟樹下藝文饗宴」,共花20周、每周2節課時間。圖為演員把握演出前最後時間加緊練習。(圖/張潼攝)
從數據看,就能理解為何立法者如此急迫替實驗教育修法鋪路。學生人數3年衝破1.2萬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台中市長林佳龍、前立委羅文嘉、中央社社長張瑞昌,還有流行音樂教父倪重華、藝人陶子、傅娟,都是讓孩子接受實驗教育的家長;政務委員唐鳳,14歲開始在家自學。
同時,台灣也正有成千上萬家庭投身實驗教育。實驗教育可分為學校型態、公辦民營及非學校型態(包括個人、團體、機構)。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全台參與各類型實驗教育學生數5331,105學年9369人,到106學年成長至1萬2544人。其中,「學校型態」成長最快,104學年度全台8所、277人;105學年增至35所、2764人;106學年則提升到53所、5139人,學生數幾比前一年倍增。
「非學校型態」部分,近3學年人數從3697人成長至5518人;至於「公辦民營」則從3所、1357人,增加到9所、1887人。
總體來說,學生數是以135%驚人幅度成長。若以台北市看,光「非學校型態」部分,106學年有1681名學生,比105學年1247人成長35%。而「學校型態」部分,北市教育局更首創全台第一所新設「公辦公營」的和平實驗國小;同時,也將芳和國中轉型為全台首個公立實驗國中,補足「沒有實驗國中」的缺口。
北市積極推動「一條龍」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說,預計3至5年內會成立實驗完全中學,完成國小、國中、高中「實驗教育一條龍」。
曾任北市實驗教育審查委員的施明德妻陳嘉君說,2個女兒都在家自學,但她其實不鼓勵這條路,只是面對罐頭式國民教育,才不得不「反叛」。
一手推動「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的倪重華坦言,聽到小孩說未來要念他創辦的學校時,內心掙扎,但幾經思考,決定放手尊重孩子決定。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表示,正規教育中,特定教育理念不易進行,因此實驗教育是定位為正規教育的「研發部門」,若特定理念做得不錯,就可導入正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