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婉婷/台北報導
為推動淨零建築轉型,內政部擬在2025年修法,強制民間新建物符合建築能效。針對外界擔憂提高營建成本,進而推升房價,內政部說,對造價的影響其實並不大,應該不至於造成房價的波動。
內政部今赴行政院會報告「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現行作法採雙軌制,公有新建物如社宅帶頭節能減碳,另透過補助與獎勵,如都更容獎、家電補助、碳權獎勵,並透過公司協力成立輔導團協助民間改善建築能效,範圍含括建築外殼隔熱、空調照明、老舊家電、導入再生能源等。
並訂出三階段目標,為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預計2026年7月提前達標;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
不過,外界擔憂轉型成綠建築可能提高營建成本,進而反映在房價。內政部主任秘書黃駿逸指出,這幾個月來都在聽取各界聲音,也與產業界座談、交流溝通。建築研究所長王榮進補充,據現行住都中心興建社宅的經驗,對造價影響並不大,應該不至於造成房價的波動。
對於民間既有建築改善將提供都更獎勵,王榮進說明,現行針對都更和危老個案,將依綠建築標章等級,給予2%至10%的容積獎勵。他說,也許民眾擔心節能成本較高,但一棟建築能使用50年,尤其未來若物價上漲、能源成本提高,省下來的金額可能比投資成本多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