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洪浩軒/高雄報導
高市府近年格外重視空氣品質,透過多元管制降低汙染源,努力擺脫以往「空汙之都」的臭名,根據統計,2024年高雄空氣品質良率(AQI≦100)為90.3%、PM2.5年平均濃度15.5μg/m3,雙雙創下近10年最佳紀錄。對此,議員給予肯定,但也認為仍有進步空間。
數據顯示,高雄市2024年空氣品質良率較2023年同期提升1.4%;而2024年PM2.5年平均濃度較2023年改善7.7%。2項空品重要指標都創下近10年最佳紀錄,顯示減少空氣汙染源的措施成效顯著。
高市府環保局表示,為了減緩空氣汙染問題,持續推動多項管制措施,包含針對高臭氧生成潛勢物種及有害空氣汙染物製程加強查核,減少204噸碳排放,以及加速高雄市電力業者減煤,興達電廠自2024年第4季起4座燃煤機組停止運作,汽電共生業者也定期追蹤減煤進度,年減370萬噸用煤量。
此外,高市還訂定「高雄市鋼鐵業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草案管制標準15項中11項為全國最嚴,並於2024年新增鹽埕國小空維區,擴大高汙染柴油車管制,也於工業區及露天燃燒熱區架設逾50組雲端影像辨識系統,即時通知,減少異常排放。環保局強調,未來將持續努力,減緩空汙並改善高雄空氣品質。
對此,國民黨高市議員李雅靜認為,高市府不應該在數字上自嗨,PM2.5平均濃度降至15.5μg/m3雖屬改善,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空氣質量優良數據,年均濃度應低於5μg/m3,高雄顯然還有長遠改善空間。除真正落實工業汙染源減排的結構性改革、加強長期監控外,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和產業轉型對空品帶來的挑戰,也是大家關注的重要問題。
民進黨籍高市議員林智鴻則表示,減碳有成是好的開始,高雄下個目標是2030年減碳30%。不過,從科學數據來看,政府只做減碳工作,很難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建議運用高雄海港城市特性,強化固碳工作,減碳、固碳並行,朝淨零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