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柏均/綜合報導
台灣被批評是「行人地獄」,中市議員周永鴻指出,台中市缺乏行人空間,但市府道安會報多為事故後討論,無法根治行人問題,建議市府應建立跨局處機制,檢討行人空間與路權,才有機會從根本提升行人路權。
市長盧秀燕表示,各局處目標都一致,但因每條路況不同,市府過去4年在財務、經費、人員有限情況下,優先改善學校旁的通學步道,目前已改善95校;另外北區的忠明南路、南屯區的黎明路等人行道也已改善。
周永鴻說,台中缺乏行人空間是全面性問題,大學周邊行人空間常遭占用或因設計問題,增加學生通行風險;原縣區道路也多無人行道,人車爭道險象環生。
周永鴻表示,警局針對不禮讓行人行為強力執法,值得肯定,但不能僅靠警察執法洗刷惡名,應由市長或副市長,召集各局處盤點行人環境,共同研議改善方式,避免各行其是。
交通局說,已優先檢討、改善行人量大的區域及路口,就前10大行人肇事路口及各級學校、醫院、商圈等,以及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盤查,採退縮行穿線、增設庇護島、行穿線照明燈、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等改善措施,分短、中、長期完成計畫。
都發局表示,正積極推動騎樓安學及騎樓整平專案計畫,以主要道路、捷運沿線、火車站周邊、商圈及學區等區域周邊騎樓路段優先推動為原則,並以點、線、面方式打通騎樓,截至去年累積完成178條路段,長度約達23萬4615公尺。
都發局說,騎樓整平需透過民眾溝通及參與機制,取得施作共識,市府逐步改善全市騎樓高差及破損鋪面,建構有愛無礙的優質人行空間,迄今已執行92條,長度約13萬7401公尺。
建設局說,2019年迄今,已完成近百所學校通學步道,改善長度33公里,人行道闢建及改善長度達100公里,人行道普及率達64%,並正針對10大危險路口進行增加照明等改善,並向內政部及交通部共提報校園周邊交通安全改善共28案,將續與交通局等相關單位盤點需改善路口,保障行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