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記者洪安怡、社會地方中心 /綜合報導
又有海洋生物把塑膠袋吞下肚!環保署表示,為了降低塑膠垃圾危害,限塑政策已擴大實施辦理,預計每年可再減少15億個塑膠袋,長期目標是2030年全面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盼降低塑膠袋被海洋生物吞進肚內的情形。
塑膠垃圾嚴重危及海洋生態,根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洋廢棄物監測及淨灘成果公布,海洋廢棄物前5名有4名都是塑膠製品,為此,桃園市2017年舉辦226場淨灘活動,共清出113.7公噸垃圾;新北市自2013年起與賣場合作推出結合專用垃圾袋及購物塑膠袋雙重功能的環保兩用袋,每年可減約3億2千多個塑膠袋使用。
環保署擴大限塑,守護海洋第一步(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台北市超商、超市及量販店自今年1月1日起,也不再販售購物用塑膠袋、改賣環保兩用袋,預計北市每年可減少2000萬個塑膠袋。環保署從2002年開始頒布首波限塑令,規定公部門、速食業者、百貨業者、超市等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後,平均每年減少約20億個塑膠袋;今年1月1日擴大實施至飲料店、麵包店、洗衣店、書局等,約莫10萬家業者,初步估計,每年可再減少15億個塑膠袋,預計今年6、7月將進行成效評估。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指出,限塑分階段實施,規畫自2020年起,將限塑令擴大到所有開立發票的小型零售業,不得提供免費的一次性塑膠袋;2025年則是對所有對象限制提供,最終要在2030年達到全面禁用一次性的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塑膠吸管等。
此外,環保署在去年與環保團體共同成立「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並於上月發布相關行動方案,除了限塑政策外,更預計5年派出5000艘環保艦隊,撈回漁船廢棄物及海上漂流物,強化陸源垃圾及河川垃圾攔除清理,並投入淨灘活動等,2019年將努力朝向世界上第一個開始限用塑膠吸管的國家,希望早日達成「無塑海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