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健保會22日下午宣布協商破局,付費者代表方案總額8667.1億元、醫界方案8753億元,兩者相差八十五點九億元。專家表示,新冠疫後各國都在投資健康,健保總額不足問題非數十億能解決,企業雇主主導的付費者代表竟連杯水車薪也不願同意,但責任仍在畫定總額成長率上限的行政院。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年初新冠疫情趨緩,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提高醫療投入,以建構更有韌性的醫療體系。近期因總統大選將至,各黨擬參選人都提出,提高醫療支出是提升醫療品質的重要方向。國內外都在投資健康,台灣也應提高總額成長率,才能趕上日韓標準。但在一片呼籲提升醫療投資的氛圍下,健保會付費者與醫界代表卻未達成共識,且二方案的成長率差距達1%,「付費者代表到底有沒有將照顧民眾健康,視為心中重要一部份?」
洪子仁說,針對總額協商結果,有二大遺憾。一是西醫基層總額協商時,醫界代表提出,應編列8.4億元提升高血壓防治品質,這是因應國際高血壓防治標準修訂,但付費者代表竟不同意。二是醫界提出,每年編列卅億預算,避免點值下滑,付費者代表也無法站在守護民眾健康權的立場,理性看待此事。2023年第二季醫院總額台北區僅約0.74,創下歷史新低,過去總額都在0.9以上。
洪子仁說,協商結果可以看出,醫療是投資不是成本雖是社會共識、世界潮流,但付費者代表顯然背離這樣的潮流及趨勢,當醫療被看成是「成本」而非「價值」,民眾醫療品質及台灣健康指標與國際間差距愈來愈大也不足為奇。呼籲兩案併陳到衛福部決定時,衛福部長薛瑞元能發揮專業及高度智慧做出對人民生命價值最有利的決定。
被問及對健保總額協商結果看法,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表示,自己認為總額協商根本無意義,故沒有評論,「如果認為健保是幾十億的問題,就這樣混吧!」健保總額不足問題,幾十億元只是杯水車薪,「澆了還是會著火」,付費者代表竟仍不願退讓。
張鴻仁表示,醫療提供者在會議中,希望付費者寬列預算「只是希望給點面子」,若是自己與會一定會出協商表示不滿。這次協商結果可見,付費者代表已然失去為民眾投資健康的意義,只想花費愈少愈好,協商本身已無意義。
不過,張鴻仁強調,健保總額成長率過低的責任不在健保會委員,是因行政院已畫定上限,「行政院要想清楚,台灣平均餘命已輸韓國,為何對健康投資仍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