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睿廷/綜合報導
新北年初敲定全市55處、113公頃公保地將解編,現況多為鐵皮工廠、停車場、種菜等,甚至荒廢。解編後,市府獲48.95公頃公設用地,獲徵收地主有機會將分回土地變更為建築用地。第一階段包括三峽警消段、新店文中十段、三重新海瓦斯段、板橋議會南側4處。民眾盼公設用地可做公園、托老、公托等多元用途。
市府都市計畫草案後從2018年底公開展覽,預計2025年開始陸續推動各區公保解編用地。率先推動的三峽區共有上千戶地主、14公頃土地為公共設施用地,不過許多土地現行的建物都不符合地目,市府希望藉公共設施保留地解編,將公設用地收回興建警消共構大樓和公園。
地政局提到,三峽警分局1977年落成,至今已有46年歷史,三峽消防分隊也在其中,使用空間逐漸不足、建物老舊不堪。此次解編以後將獲得更多的機關用地,可原地新建新警消廳舍。
另外,公保解編用地會徵收部分民眾的土地,不過民眾可以分回55%土地,而且還能將原本的公設用地地目變更為住宅用地,不管自住或是賣給建商,都有更大利益。
地主陳先生說,公設用地沒辦法做其他用途,僅能出租做工廠使用。未來解編後,雖然土地持有比例會變少,但只要能變成住宅用地,算是好事。
市議員廖宜琨說,三峽警消廳舍相當老舊,第一線隊員身處惡劣環境,盼市府盡快拿回土地,重新興建廳舍,讓為民服務的警察、消防員都有更好的廳舍可以使用。市府拿回土地不應只做公園,建議還是要在市中心增設停車場、活動中心,公托、公幼也相當需要,希望市府能夠好好規畫。
市議員洪佳君表示,三峽是市府推動SDGs很好的示範場域,像現在地方的碳中和公園、負碳商店就受到地方歡迎,可考慮增設更多相關設施,建議市府將建築設計成「碳中和」建築,只要成功,就能成為全國效仿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