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中市府正草擬台中市國土計畫,未來朝「生活、生產、生態、生機」四生一體的城市目標邁進,將結合周邊縣市共組中部經濟圈,推動區域合作取代縣市個別競爭,提升中台灣區域競爭力。
台中市國土計畫關係大台中未來10幾年的中部區域發展。台中過去10年人口成長,躍升為台灣第二大城,國土計畫目標2036年計畫人口訂為300萬人。
台中市政府提國土計畫,送審議會審議,攸關未來10年發展。 圖/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中市府都發局長黃文彬說,大台中國土新展望將透過整合區域資源,與周邊縣市共同組成經濟圈,推動區域合作。
黃文彬指出,中部縣市各自有特色發展,結合「中都」概念推動區域發展。他舉例,彰化特色科技農業縣、南投好玩觀光帶、苗栗客家文化山城,中市規畫國土計畫時,以都市空間的高度,把交通建設延伸到周邊縣市,透過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來討論。
黃文彬說,中市國土計畫未局限在開發導向,而是以「生活、生產、生態、生機」四生一體的城市為目標,未來空間整體發展構想朝向三大核心(中部都會核心、山城核心及雙港核心)發展。
都發局盤點全市生態網絡資源,包括原始林生態保育(和平)、里山共生區畫(淺山地區)、大肚山生態保育(大肚、龍井、沙鹿)、農業地景保育(大甲、大安及外埔)及濕地保育(高美、大肚溪口)等核心區塊。在面臨極端天氣下,同時導入都市韌性規畫、低碳發展、城市風廊及生態親水環境等手法,提升地區因應調節能力。
為解決部分非都市土地公共設施水準不足及防災需求,將新增部分住商用地(新庄子、蔗廍、太平坪林地區等),後續將透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程序辦理。
都發局表示,中市國土計畫草案自去年辦理公開展覽後,經分組審議,市府今天送國土計畫審議會大會審議,預定4月完成送內政部,希望5月可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