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5日發布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跌0.16%,主要是去年春節落在1月,基期較高所致。主計總處表示,因春節期間服務費調升,估計2月CPI約年增約1%,國內完全無通縮或通膨疑慮。
主計總處指出,去年1月適逢農曆春節,包括保母費、國內旅遊團費、計程車資等服務費調高,比較基期偏高;加上水果、燃氣及油料費價格亦跌所致,惟蔬菜、機票、成衣價格上漲,抵銷部分跌幅。
物價新指標!未來基本工資、資產重估將參考這項指標。示意圖/聯合報資料照
主計總處簡任視察曹志弘分析,1月CPI年跌0.16%,春節服務費調升影響CPI約0.72個百分點,因此若扣除春節因素,1月CPI將轉為年增0.56%。此外,1月能源價格跌幅收歛,以及蔬菜因寒流來襲致供給不穩,影響物價約0.3個百分點。
曹志弘進一步指出,今年春節落在2月,部分服務費調升,而產油國持續減產,油價跌勢收歛,預期2月CPI將溫和成長,約成長1%左右。
主計總處指出,1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跌2.86%,為連續21個月下跌,跌幅為2019年7月以來最小。WPI係由國產內銷物價指數、進口物價指數、出口物價指數等3項指數組成,其中國產內銷物價指數年增1.18%,以美元計價進、出口年增率皆同步為正成長,反映需求增溫。
主計總處今日首度發布生產者物價指數(PPI),1月月增1.7%。目前,WPI為資產重估、基本工資調整的法規參考指標。未來PPI編製與發布愈加成熟後, 預計將會取代WPI,成為法規參考指標。
曹志弘解釋,所謂生產者物價指數是指國內生產產品,離開生產場所後的銷售價格變化,主要反映國內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PPI上漲反映生產成本增加或是需求增加,廠商營收也跟著增加。在實務上,PPI較WPI、國產內銷物價指數(DPI),更能反映生產者真實成本。
他進一步指出,PPI和WPI最大差別是,前者不含進口商品價格,並且不含貿易商出口價格變化,亦即產品國內生產後由製造商直接賣到海外,而不是透過貿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