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6日正式宣示新台灣模式是透過重症清零、輕症控管,達成「減災」目標,不過專家擔心,減災關鍵之一是抗病毒藥要夠,目前存量以人口換算,約每一千人才分到一份藥物,遠不足以達成減災目標。另外,6日新增281例本土個案,有163例是散發案例,已逾半數,專家認為區分傳播鏈已無意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抗病毒藥物庫存,目前尚有1萬6000人份瑞德西韋,默沙東及輝瑞兩種抗病毒藥物共約有7500人份。上述抗病毒藥數量合計共約為2萬3500人份,以2300萬人口推估,平均1000人才能分到一份抗病毒藥。雖然指揮中心表示有與輝瑞洽談大規模購買,但數量及期程都未知。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要達成減災,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打疫苗、備藥物,特別是藥物一定要夠。即便Omicron以輕症為主,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傳到年長者,還是會傳出重症,要讓風險族群還在輕症時就能服用,才可達到預防重症之效。「以目前的藥量來看,減災,應該是不太夠。」
指揮中心每天所公布「重要群聚列表」,指揮官陳時中都會將已知群聚的新增人數講過一遍,但最底下統計的「新通報疫調中」的散發個案數,就不會特別交代。4月3日有183例本土,其中散發個案66例(占36%),4月4日133例本土,有52例散發(占39%),4月5日216例本土,有80例散發(占37%),到今天281例本土有163例散發,占比已高達58%。
本土散發案例占比飆升,可能的原因是什麼?黃立民分析,可能是民眾踴躍篩檢,也可能因為疫調做不完了。但無論原因為何,現在疫情到處開花,疫調勢必要愈來愈簡略,區分傳播鏈已無意義,毋需再斤斤計較每個個案怎麼染疫的。
黃立民呼籲,還是要回到最基本功,那就是「打疫苗、備藥物。」他擔心地說,「最少最少準備100萬人份吧,也才總人口的5%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