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
7日時序進入立冬,許多國人有「冬令進補」的傳統習俗,薑母鴨、燒酒雞或是羊肉爐更是聚餐大啖美食的熱門首選,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提醒,坊間常見薑母鴨、燒酒雞及羊肉爐等雖都是溫補的食材,但要注意適量品嘗,否則過量易導致上火、發炎。
莊照宇指出,「冬令進補」是華人特有的文化,坊間常見薑母鴨、燒酒雞及羊肉爐等,而雞、羊等肉類在中醫學上為較偏溫燥屬性的肉類,且佐料多半是老薑、米酒等,都屬於溫補的食材,因此會比較適合怕冷、臉部較無血色、易腹瀉及消化不好等的陽虛、冷底體質。
他提醒,冬令進補的薑母鴨、燒酒雞及羊肉爐通常都會添加酒精等去腥,且熱量也較高,若民眾本身有肝腎臟疾病、肥胖問題、三高、免疫疾病、懷孕及5歲以下孩童等,就要注意適量品嘗,當心過量食用恐導致身體上火、發炎情況出現。
不過,相對於過去不易取得食物而造成營養不良,現代人大部分的體質及營養都十分充足,莊照宇認為,民眾在冬令進補時喝一些四神湯,配合百合、玉竹等溫補的湯品即可,有養陰安神的效果,且孕婦跟小朋友也可安心品嘗。
莊照宇表示,根據中醫傳統黃帝內經記載,秋冬季節應該要「早臥晚起」,而近期早晚溫差明顯,建議民眾早上起床不要著急下床,可先將雙手、雙腳摩擦搓熱改善四肢循環,或是透過掌心溫度溫暖臉部後再起床洗漱。
莊照宇建議,民眾若體質屬於較寒冷、四肢容易冰冷的話,晚上睡覺不妨可穿著襪子就寢,對於身體保暖相當有助益;秋冬之際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好好睡一覺,盡量避免熬夜,尤其早晚溫差大,血管收縮變動較大,民眾應要保持情緒平穩,也是很好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