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裕珍/桃園報導
桃園生命線協會1995專線近年收到青少年來電與來信趨增,並發現「與父母衝突」是造成青少年不快樂的關鍵,經調查有3分之1學生有情緒憂鬱情形,建議家長多傾聽孩子心聲及了解心理狀況,勿用激將法來對話。
協會分析青少年求助的議題,精神情緒、家庭與感情人際因素居前3名,其中國中生3大壓力來源為學業、家庭與自我認同,顯見青少年除面臨青春期身心變化,環境壓力源也須尋求排解。
衛福部發現,15到24歲年輕族群,去年自殺死亡率上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協會主任張翠華說,不同性別與年級感受壓力來源不同,男生較常遇到網路互動、師生衝突與工作問題,女生則以精神與情緒、生涯與人際問題為主,愈高年級壓力愈多樣性。
「面對憂鬱傾向的青少年,應避免批評和責備。」張翠華說,原以為學生求助多為課業、感情問題,但實際上「與父母衝突」更讓孩子困擾,由於世代成長背景不同,親子易產生摩擦,家長若察覺孩子有憂鬱傾向,溝通對話應多正面鼓勵。
張翠華認為,若不了解子女也不願承認孩子的情緒困擾,將出現大問題,父母應主動了解憂鬱症、尋求專業治療,不要排斥讓小孩接受心理輔導。
為強化青少年情緒教育,1995專線保持2線24小時暢通,協調9月也與5所國中合作,透過角色扮演實境任務關卡,帶領青少年學習情緒管理與紓解,未來將擴大輔導國三、高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