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 朱漢崙/台北報導
政府跨部會的打房聲中,高雄亞灣特貿三開發計畫之所以吸引各金融業者激烈競逐聯貸商機,國銀主管認為,最主要在於該案為「公辦都更案」,且地主為高雄市政府和國營事業台電,全為公部門,不會受到央行的土建融成數限制,以及金管會新採取的提高風險權數等制約,才吸引多家國銀進場熱捧。
對於一般土建融案所受到政策管制的「殺傷力」,銀行主管私下指出, 不論是央行縮減土建融借款成數,或是金管會拉高銀行的不動產放款風險權數,都有很大的衝擊,「前者直接衝擊建商的金流,後者則是直接重創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銀行主管進而直接引述最新規定指出,若以土建融風險權數調整前後來看,若是購地貸款在住宅區,則風險權數從100%拉高至150%,若為商業區,則從150%提高至200%,但惟有都更及危老重建的放款為例外。
此外,央行土建融成數的管理也是如此,就建商而言,承作一般土建融案,自有資金等於要出比以前多出兩倍(以前只要出兩成,現在要出到六成),但若是都更或危老重建案,則建商只要出到兩成的自備款。
也因此,在上述兩大政策一前一後分別夾殺建商、銀行下,建商或銀行當然就將開發案或是放款案的目標,轉向都更及危老重建開發案。
金融圈也預期,由於一般的土建融案受限重重,就銀行方面,承作一般土建融案的風險權數已被金管會大幅拉高,等於提高銀行承作的資金成本,且有損資本適足率,銀行當然會把重點轉向都更或危老重建,尤其是政府的公辦都更案,更是「血統純正」,是「政策中的政策」,絕對沒有政策配合的疑慮,因此在銀行與建商都有一致目標之下,公辦都更案自然成為今年市場土建融案最聚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