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陳昱光/台北報導
隨著理財YT、IG等社群媒體興起,也帶動年輕族群重視自身理財,並開始進入台股,而目前市場盛行根據自身收支、花費等條件,來設定要用多少時間累積買入多少張數的高息ETF,就達到每月領到一定金額以上的股息收入作為財務目標,與一般追求擴大資本利得的概念有所不同,期望藉由長期存股、存ETF來創造穩定現金流為出發點。
財經達人股魚認為,近年高息型ETF投資蔚為風潮,了ETF為一籃子股票,比投資單一個股波動程度相對較小之外,後續逐漸發展出季配息、月配息及平準金等新機制,讓高息ETF也能搭配作為財務規劃,定期領息像是薪水一樣,能夠提前做好妥善運用。
因此,年輕族群在存股、存ETF之前,要先想好投資目標是甚麼?可以搭配使用的投資工具有哪些?若是以退休為財務生活規劃,隨平均餘命達80.86歲,不健康餘命近8年,相當於65歲退休,至少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與8年的額外醫療支出。
以家庭每月平均支出5萬元計算,扣除一般大眾基本退休金來源勞保、勞退兩人約3.8萬元計算,相當於還有1.2萬元的資金缺口,此時就可以來規劃搭配低波動的高股息與債券ETF,殖利率以6%計算,則需投入約240萬元,再根據每月可投入金額來分配,逐步達成滿足未來每月退休生活所需支出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個股或是高息ETF,其配息金額都會根據市況而有所變動,與預估值可能會有所落差,因此,在制訂存股策略及挑選標的時,降低波動與風險是一大考量因素,並針對其選股邏輯、績效進行評估,不能僅看單一配息高低,適時評估持股狀況進行配置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