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江家華
轉不動的電風扇、壞掉的果汁機、斷了鍋柄的湯鍋、折壞骨架的雨傘,你會直接將仍進垃圾桶,還是「重修舊好」?一個推動社區綠化的創意團隊「綠點點點點」,鼓勵民眾拿起工具、動手修理物品,在社區內的小白屋發動一場「修理革命」。
修理舊物 帶動男性參與
「工具分享、免費維修、加倍奉還」是古風小白屋的精神口號。2012年,社區營造團隊「綠點點點點」的虞葳夫婦、唐園荷、譚美等4位成員搬離原來工作地點,發現搬家清單居然有電鋸、鉗子、螺絲起子等超過上百樣工具,讓他們想到「與其將偶爾才會用到的工具閒置,何不將這些工具分享出來」,並邀請修理達人來此免費教學、協助維修,再鼓勵社區居民盡自己所能回饋鄰里,藉此交流情感。
引動這場革命的古風小白屋,座落在台北市大安區古風里,原為隸屬國防部日式舊房舍,在里長簽約、與區公所協調下,成了閒置空間活化利用的另一個模範。
每周六早上10點一到,年輕志工便將小白屋兩側鐵門拉起,帶著果汁機的主婦、扛著電扇的小男孩、請教修理知識的年輕男子等人陸續上門,在修理達人的指導下,便開始動手修理的過程,不僅不會弄髒家中環境,完成後的眾人還直呼「過癮」、「有成就感」。
每周只有兩個鐘頭的修理時間,因此,有時滿屋子擠滿人,有時一早就有人在門外排隊,還有人從外縣市趕來。唐園荷說,最難能可貴的是,過往參與社區活動多數是女性,修理站則引動鮮少出席活動的社區男性參與。
老弱優先 改善生活品質
今年60歲、台大土木工程畢業的文師傅,對家電用品瞭若指掌,是古風小白屋的靈魂人物,每周六清晨都從中山區跨區來此擔任修理志工,半毛錢都不收的他,透露自己維修原則「希望能以協助社區老弱為優先,透過維修傢具,間接地協助他人改善生活品質。」
從常見的果汁機、電風扇、鍋柄、到大型電冰箱都有人帶上門來修理。文師傅更利用自己繪圖專長,每修完一樣物件,便將電路圖或修理流程圖繪製在白紙上,作為後續上門里民的教材。
「許多人貪小便宜購買低價電器,孰不知容易因為電路過熱、容易引起火災,還不如花時間研究購買附有安全電路的家電用品,透過維修就可以重複使用,才是省錢又聰明的選擇。」除了古風小白屋,中山區的浮士德啤酒花園及新店區大鵬里社區都曾推出「臨時性」的城市維修館、社區修理站。
城市維修館靈感來自荷蘭的修理咖啡館(Repair Cafe),同樣的在固定時間邀請修理師傅於咖啡館、小酒館「駐站」,居民可坐在一旁學習修理,也可喝咖啡交流。曾協助推動城市維修館、不完美原創工作室負責人吳俊毅表示,無論是古風小白屋、城市維修館或修理咖啡館,都是透過修理及延長物件生命的過程中,修復都會社區的冷漠與建立可流動的人際網絡。
他說,「與過去社造最大的不同是,多了一個咖啡館或空間扮演著活絡社(街)區的角色。」下一步 推出行動工具車台灣早期保有「修理文化」,婆婆媽媽會將壞掉的傘、鞋、家電送修,甚至有補破碗或補襪的行業,曾幾何時,年輕一代漸漸地習慣以消費取代修理。
唐園荷說,為了宣揚這個理念,「綠點點點」團隊未來希望能以一台簡單的行動工具車,車上裝載著模組化的各種工具,走入校園及其它鄰里,「鼓勵年輕人學習修理技術,協助社區長者修復家具電器,將更多資源與溫暖活力引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