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關西國際機場」是世界第一座完全以填海造陸建成的機場,同時也是一座海上機場,可不受宵禁限制24小時運作。然而,由於它蓋在水深達17至18公尺的大阪灣水域上,土地如同吸滿水的海綿般很不牢固,因此自興建以來每年都在下沉,甚至有專家預測可能在2056年被海淹沒。
根據外媒《每日快報》報導,造價150億英鎊(約新台幣5815億元)的關西國際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1994年完工啟用,坐落在大阪灣東南部的和泉近海離岸5公里人工島上,面積約1,067.7公頃,有專用的發電廠供電。不過,由於大阪灣海底的地質條件不佳,加上深度達18公尺,使得這座海上機場自興建以來,就一直不停在對抗下沉壓力,迄今共下沉了38英尺(約11.58公尺),目前海拔高度剩下5.3公尺。
興建之初工程師曾預測關西機場會在50年內均勻下降,並在下降至海拔13英尺(約3.96公尺)時維持穩定狀態,殊不知蓋好後才6年的時間,機場就下降到當初預設的臨界值。即便後來曾花上1.17億英鎊(約新台幣46億元)來加高海堤,不過改善問題的成效不彰,甚至有部分專家擔心機場可能只可以再維持幾十年的運作,未來在遇到極端氣候或全球暖化危機時,機場可能陷入被海水淹沒的風險中,預估2056年就會完全淪陷。
目前關西機場還在持續下沉中,其中第一座人工島至今已下沉3.73公尺,平均每年下降6公分;第二座人工島至今已下沉5.36公尺,平均每年下降22公分。日本當局為解決地基問題,採用了不少方法讓基底變得更加乾燥且緻密,像是修建及加高海堤、強化排水功能等措施,期望能夠減緩機場下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