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謝佳潾/屏東報導
離島琉球鄉自暴紅以來,年年湧入百萬遊客潮,而連帶的垃圾量也為之壯觀,去年起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雖推「琉行杯共享」帶起減塑風氣,至今成效不錯,但卻在其中發現「無法回收的玻璃瓶」對環境的破壞也不小,他呼籲企業要有社會良心建立回收機制。
陳文玉指出,近年小琉球一直在推減塑運動,盼在發展觀光的同時,也能持續保護島上的生態環境,畢竟「小琉球是靠自然吃飯的」,而在推出琉行杯後,減塑運動愈發有感,遊客也能體會環保愛地球的重要,不料「無法回收的玻璃瓶」卻成了頭痛事。
離島琉球鄉自暴紅以來,年年湧入百萬遊客潮,而連帶的垃圾量也為之壯觀。圖/記者謝佳潾
近來陳文玉發現塑膠類垃圾雖有變少,但整體垃圾並未減少,尤其是玻璃瓶,不僅海邊隨處可見,焚化廠更是堆積如山。他說,這些玻璃瓶為酒瓶居多,因為製酒業者沒有回收機制,加上瓶身重運回本島成本高,所以成了沒人要的「孤兒」,一直被留在小琉球當垃圾。
他無奈地說,企業要有社會良心,在賺錢的同時更要深思如何回饋社會,而就算無法回饋也不要造成負擔,這些酒瓶堆在小島上無疑已對環境造成破壞與壓力,因此鄭重呼籲企業要建立回收機制,自己的垃圾自己收,同時也建請政府藉課稅制衡。
「一次性的使用都是垃圾!」他強調,從酒瓶無法回收一事來看,環保不僅是要減塑,而是要避免一次性東西的使用,所以之後將利用「垃圾」在遊客中心外打造一面環保牆,時刻提醒大家勿製造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