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林于蘅/綜合報導
為實現國土永續、城鄉均衡發展,內政部推動「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2021~2026年)」。國土署8日對此表示,截至7月底,已核定46案地方重大的競爭型計畫、451件政策指導計畫,核定經費逾41億元,預估年底達成率為90%,將爭取明年度增加經費執行,加強凝聚社區減碳、防汛及減災作為的共識。
面對極端氣候挑戰,總統賴清德強調,政府有責任加強台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須不斷強化國家永續發展的韌性。內政部「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扮演提升環境韌性的重要角色,以低衝擊開發方式改善城鄉落差,改善地方公園綠地、營造生態水岸環境,預計明年擴大,進一步強化地方治水工程。
據了解,此計畫匡列前瞻經費六年內60億元,追求首都減壓,聚焦二三級城鎮再生等目標。內政部強調,景觀改善工程均須採用生態工法、減法設計,並結合淨零碳排、極端氣候因應等議題,凝聚社區減碳、防汛及減災作為的共識,推動符合真正在地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及設施,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台灣城鄉發展失衡的現象嚴峻、許多地方青年人口外流。據內政部統計,自2006年以來,青壯年(15~64歲)人口高度移往桃園、台中、新北等六都,非六都地區以新竹縣市成長較為明顯,其餘多呈衰退或僅小幅增加。內政部表示,此趨勢與六都地區及新竹縣市工作機會多,和公共設施相對非六都地區較完善有高度關聯。
由於非都會地區青壯年人才流失,將對在地產業發展與文化保存等產生嚴重衝擊,內政部指出,推動城鎮創生可望減緩城鎮鄉的發展紋理與脈絡的斷根危機,改善地方宜居、提升青創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