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農委會推出3年13億元的「雞肉產業冷鏈設施設備補助案」,包括家禽產品冷藏(凍)運輸車、屠宰場、加工廠的冷藏設備都有補助,補助上限為金額二分之一,最高可補助500萬元;養雞業者表示,大多補助屠宰設備,是屠宰酸的升級,並非生產端升級,對雞農來說,幫助有限。
一名業者表示,現在雞肉產業設備,要思考未來20年還能使用的設備,不論是雞舍或者是屠宰廠域,尤其是屠宰場,依投資都是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政府提供的補助金額,杯水車薪。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土雞組組長翁鼎翔表示,最多只是車輛的冷凍、冷藏系統補貼,對屠宰的品質、運送、肉品的鮮度保存會比較好,是針對屠宰場的補助,但對養雞業者來說,沒什麼幫助,對整個產業銷售端,希望能升級,是屠宰端的升級,並非飼養端的升級。
翁鼎翔表示,飼養端的雞農,因為現在極端氣候,也會希望設備上能夠的升級,但是,一個現代化養雞場的設備升級,就需要幾千萬,但是這類的補貼補50、100萬,且每個縣市有名無限制,僅個位數的名額而已。
以土雞為例,他說,外界或許認為,雞農可以有農業低利貸款去進行設備更新,但是,跟白肉雞相比,土雞波動大,不穩定的因素太多,白肉雞一年生產6批、土雞一年兩批半或三批,稍有不慎就虧損,如何有能力利潤能支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加利息,也因此土雞場較少雞農願意更新設備,主要歸咎於利潤不足。
一名白肉雞業者說,這樣的補助其實對產業來說用處不大,有補助,業者會加減申請,但是「搔不到癢處」。補助的目的、對象應該要釐清,肉蛋魚類的運輸業者,或屠宰分切業者,本來就是要自備這樣的設備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