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巧璉、王慧瑛、王昭月/綜合報導
五倍券預計10月初上路,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建議,最好能有50元、100元面額,創造趨近於現金流通功能,否則小型自營業者可能面臨找零不便、沒商業登記等問題,淪為振興券孤兒。高雄市新崛江商店街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茗翔、旗山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呂正元說,商圈、老街店家消費金額不大,若振興券最低面額200元,勢必降低消費意願,振興券大餅仍被強勢的百貨等通路吸走。
陳致中說,滷肉飯、魚丸湯加起來通常不滿百元,若要照顧小型店家、攤商,面額50元、100元較好用。民間對五倍券刺激經濟效果有期待,許多攤商擔心,他們沒商業登記,收券恐怕無法兌領現金,也有攤商評估收券太麻煩,缺乏後端作業人力。
昨天傍晚高雄市六合夜市攤商準備做生意,也盼著疫情趨緩後,人潮早日回流。圖/記者林巧璉攝影
陳致中直言,許多市民會質疑「為何不直接發現金最簡單、實際」,既然中央已拍板要發券,就要設法做到便民,面額不宜太大,才能有趨近於現金的流通功能。楊茗翔、呂正元也建議,振興券最好面額能降低,要有找零機制,才能讓小店也受惠。
行政院推振興券箭在弦上,擁抱這場振興商機,掀起縣市加碼大戰。高雄市政府日前宣布,市府將加碼給1000元高雄券,加上高雄券後,五倍變六倍,市議員黃文益關切市府提出的1000元高雄券是否採取普發,若普發經費約27億元,不是高雄財政能負荷。
陳其邁回應,作法不是普發,重點是如何把錢潮、商機留在高雄,高雄券是地方貨幣概念,要精準振興餐飲、觀光等受災嚴重產業,正參考過去夜市券、商圈券模式,經發局近期與百貨、夜市及商圈持續討論,市府扮演整合平台,要將振興動能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