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07

孫中山恐從歷史課本 徹底消失

#政策 #國父 #孫中山 #歷史課本 #學區
中國時報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昨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96周年紀念日,不過學者表示,過去20幾年來教科書中「孫中山形象」以李登輝時期的《認識台灣》為分水嶺,稱謂從「國父 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到直呼「孫中山」,孫中山的事蹟更從過去專章專節討論,到現在聊備一格;中國民國創建史猶如外國史,孫中山猶如外國人。難保未來「孫中山」3字會從歷史課本徹底消失。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新三自運動召集人吳昆財表示,過去國立編譯館版本有專章或專節、很大篇幅介紹孫中山其人及他和中華民國的關係,有很崇高地位。
 
未來「孫中山」3字會從歷史課本徹底消失。圖/中時資料照
未來「孫中山」3字會從歷史課本徹底消失。圖/中時資料照
 
降低尊稱 相關事蹟變少
 
但《認識台灣》之後,開始有教科書不稱「國父」而改稱「孫中山先生」,這幾年的教科書乾脆直呼「孫中山」。這涉及了史觀,也涉及對建國者的尊敬。
 
降低尊稱至少還不脫歷史的範圍,但現在教科書連孫中山的事蹟都很少。吳昆財說,他手上108課綱龍騰版只有一兩處談到孫中山,即民初政局孫中山讓位,以及孫中山反對內閣制、主張總統制。「歷史非常重要的是以『人』為概念,過去以孫中山為中心,現在教科書裡孫中山卻聊備一格了。」
 
現在的學生也不知道孫中山是國父了。吳昆財說,教科書談民國的挑戰,沒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團體,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也沒有跟孫中山連在一起,「去中國化」、「去孫中山化」,把孫中山當作外國人。
 
去中國化 國父變外國人
 
吳昆財說,教科書改變用語,也許枝微末節,但也含有春秋大義。例如近年來課綱將「武昌起義」改為「武昌起事」,投射了撰寫者的史觀。「起義」指的是正義之事,為民眾揭竿而起;「起事」指的是事件,把起事者跟被起事者平等看待,把事件當作在外國發生。「武昌起義」以中國的傳統史觀,當然是正大光明,弔民伐罪、師出有名。令人憂心的是,未來教科書中的孫中山,會不會像孫悟空和唐三藏西天取經卻取回無字天書,「孫中山」3字從歷史課本徹底消失,「中華民國的創建者」變成空格,讓學生填克漏字?
簡立欣∕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