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54

濫罰恐剝奪親權卻不見配套 懲罰父母也懲罰孩子

#地方 #配套 #懲罰父母 #懲罰孩子 #林惠雅 #剝奪親權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法務部修正民法,家長濫打、濫罰孩子,未來最重將被剝奪親權。學者與專家都提到,如何定義濫罰、濫打,將是外界關注焦點。且僅修法將這些父母標籤化為「不適任」父母,卻未提供足夠教養資源,強制剝奪親權卻無配套,恐不只懲罰父母也傷了孩子。
 
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親職教育作家林惠雅表示,具體的濫罰、濫打定義應該要清楚,否則界線不明,難以斷定。臨床心理師施文逸也說,剝奪親權等於告訴家長「你不配當父母」,家庭功能評估的過程需要嚴謹且長期的觀察,才能做出這樣的判斷。
 
家長濫打、濫罰孩子,未來最重將被剝奪親權。圖/讀者提供
家長濫打、濫罰孩子,未來最重將被剝奪親權。圖/讀者提供
 
是否有完整配套措施,也受到關注。林惠雅跟施文逸都表示,若強制剝奪親權,孩子會被送往哪裡?是給政府?到社福機構?還是給祖父母與親戚?如果是給祖父母與親戚,他們準備好了嗎?
 
若強制孩子離開家,林惠雅說,對他們來說,施暴者留在家中,而自己卻被帶離自己的家,還要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豈不是二次懲罰,且過往也有案例,孩子寧願被打,也要待在家。如果沒有完整配套措施,懲罰父母的同時,也是懲罰孩子。
 
施文逸也提到,剝奪親權是否會用強硬的方式斷開孩子與父母的連結?未來孩子的情感依附對象會是誰?是否有替代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連結情感的角色?長期而言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都是需要持續關注與思考的事情。
 
親職專家陳傑華說,法律是最後防線,且僅治標不治本,最重要的還是提升家長教養觀念,孩子不是父母的附隨物跟財產而是獨立的個體,傳統打罵教育可以取得短效成果,但長期而言,卻可能導致親子關係崩裂,如果孩子真的受到身心重度傷害,也勢必需要社會防護網介入保護。
 
修法的同時,是否提供教養資源,也同等重要。林惠雅說,家長教養有多重辛苦,若是教養遇到困難,往往責備多於協助。但目前並未提供什麼資源,如:根據現行法規,強制性親職教育大約為8到50小時,但參與動機可能不高,且施虐者也很難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可轉變為適任父母。
 
施文逸表示,現在的父母處在高壓力的社會環境,很多人光是養家活口就已經身心耗竭,導致明明知道處罰、責罵孩子不好,卻無力去尋找更好的方式來調整教養方法;也有一些父母在成長經驗中也是受到打罵長大的,沒有上一代的正向教養示範可以模仿練習,在看了很多教養書籍、文章之後,實行上仍會經常遇到困難。
 
施文逸建議,應要同時思考是否有足夠的心理健康資源,來協助這些疲憊又深感挫折的父母,讓他們更有能量來面對自己與孩子的成長,畢竟對大多數的父母而言,在教養過程中傷害自己的孩子並不是他們的初衷。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台北即時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