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 香港新聞組/香港23日電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歷經種種爭議,今天終於要舉行開通儀式了。大橋從2009年三地同時動工,到2018年5月完工,港珠澳大橋卻因多起爭議備受質疑。
據聯合新聞網轉角國際報導,工程可靠度是它的第一個受質疑點,2017年即爆出工程檢測承包商多人涉嫌報告造假、貪汙遭拘捕,而今年4月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造陸的部分地區也傳有「沉降飄移」、甚至崩塌的跡象,被質疑是「豆腐渣工程」。不過,強颱「山竹」9月襲港,大橋承受16級以上強風並無明顯受損,似乎通過了強災試煉的第一關。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歷經種種爭議。(聯合新聞網)
工程預算是大橋的第二個廣受質疑點,原定預算約726億人民幣並於2016年完工的大橋,最後開銷突破千億,工期延宕兩年,期間更是工安意外頻傳,奪走20條性命,被港媒諷刺為「奈何橋」,並質疑後續成本回收效益。
環保則是大橋的另一個受質疑點,工程造成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大量減少。明報報導,香港海豚保育學會表示,在2012至17年大橋施工期間,中華白海豚大減四成,由80條減至去年的47條,大嶼山東北水域已連續三年不白海豚出沒,顯示大橋環境影響評估過分樂觀,環評報告提出的緩解措施亦欠效用。
另外,港澳兩地均採英式靠左行駛,結果最終大橋仍拍板規定一律照中國靠右通行的交通規則,也引發輿論爭議。
大橋23日舉行開通儀式後,24日上午9點正式通車,成為繼今年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營運後,第二個連接港澳地區以及中國的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