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宋原彰、王昭月/綜合報導
南部空汙嚴重,工業區總致癌風險超過全國平均值,環境部2日在高雄舉辦空氣品質標準、審查開發行為空氣汙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修正草案研商會議,環團質疑抵換原則審查制度不明,也拿不出相關查核報告,根本是為了在3級空品區通過環評而想出的騙術,是假抵減、真汙染;前立委陳椒華揚言,不廢止已公告的抵換原則,不排除訴訟。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人員說明,抵換原則是希望減輕開發行為的增量部分,2018年起已修訂120個相關法規,持續加嚴執行中。石化熱區去年也修正管制措施,且有害的物質並不允許抵換。就環團認為修正後的PM2.5、PM10及空氣品質指標不夠嚴謹,環境部會滾動修正,達到國際標準為止。
研商會議前,地球公民協會、台灣反空汙大聯盟等環團會前搶先舉行記者會,批增量抵換其實是一場騙局。陳椒華表示,南部空汙嚴重,環境部提出1:1至1:1.4不等的比例做空汙抵換,固體汙染源、移動汙染源減少的空汙,全數或打折給新開發案抵換,且開發的抵換計畫查核不透明,根本是為了在3級空品區通過環評而想出的「騙術」。
台灣反空汙大聯盟召集人洪秀菊說,環境部預計至2030年讓PM2.5年平均值從每立方公尺15微克降至12,其實應一步到位訂到10以下才對。現在新增的抵換來源包括掃街、樹木認養,卻未規範哪個單位查核,形同淪為黑箱。高雄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黃義英說,環評委員知道南部空品一直無法達標,不得已才透過空汙抵換,讓開發案能通過環評。
陳椒華表示,空汙抵換原則並非「辦法」,無法令約束力、查核機制不清,外界無從得知開發案每年實際抵換情形,她舉例,像業者在旗山減少1個金爐,就能在林園、臨海工業區增加不只1間工廠,那未來減少移動汙染源、掃街等都能用來設置焚化爐、工廠了。南部空品不佳,呼吸系統疾病,罹癌率高居第一,現在非甲烷類都可視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抵換,「抵換不能這樣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