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南地景、導覽路線製成書衣、布包,讓年輕人風靡不已的作品,出自神農街一群中高齡媽媽巧手;台南市文化協會聘用在地有製作成衣背景的婦女投入手工縫製書衣、布包,漫「布」五條港的新興文創思維,廣獲好評。
由台南文化協會研發、充滿文青氣息的特色帆布包、書衣,出自有製作成衣背景的中高齡媽媽之巧手。(記者曹婷婷/攝影)
清朝年間,昔稱北勢街的神農街有不少染布及賣布商家,在地的台南市文化協會10餘年前在神農街上設立文創小舖,有感於不少居民過去曾從事服裝、成衣製作業,卻面臨成衣業沒落、工廠外移,落得無工可做,去年向勞委會雲嘉南就服中心申請經費挹注,希望重新營造「布」商機。
專案經理鄭采芩表示,目前協會共聘用5名工作人員,4位有成衣背景的媽媽負責車工,她則發想各種布書包與書衣,題材皆與台南在地地景有關,像是最新一款帆布包,神農街地景躍上布面,還有赤崁樓、安平等古蹟樣式,深獲年輕人與國外旅客喜愛。
早年在成衣廠工作的陳淑英說,很高興協會讓她們有機會發揮所長,看著自己手工縫製的零錢包、帆布包及書衣,讓年輕人驚豔,覺得與有榮焉。鄭采芩表示,年輕人創意加上媽媽們的手工製作氣味,就是獨一無二的台南在地文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