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編輯中心/整理報導
房市冷,買氣持續下探,過去的房市交易熱區今年交易量慘淡,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台北市1-7月買賣移轉棟數,呈現連三年衰退的狀況,更較2013年同期高點衰退五成以上,交易量腰斬。
![近四年台北市各行政區1-7月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變化](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TI2NDU2MG5ld3M,/2fa57bd3ca6c81ba_560x395.jpg/qs/r=16888)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台北市1-7月買賣移轉棟數為11,964棟,較2013年同期高點衰退50.3%。觀察各行政區以「內湖」量能衰退65.5%幅度最大;同時有高達8個行政區交易量衰退逾五成,但「萬華」交易量卻逆勢上揚17.3%,是唯一成長的行政區。
內湖過去一直是房市流通性佳的區域,有捷運文湖線經過與內科加持,交通便利性佳與工作機會增加的狀況下,加上過去有四期、五期等重劃區新屋交屋潮,交易量一直是北市前三名,不過在整體房市反轉向下,而中古屋市場,也因比價效應而往其他鄰近區域購屋,交易量銳減。至於萬華交易量增,探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有「台北晶麒」交屋潮挹注,包括400多戶住宅、還有400多個車位交屋,讓萬華交易量大增。
永慶房產集團業管部協理林泰隆表示,目前整體市況向下趨勢底定,觀察這些量縮幅度較大的區域,可歸納幾個特點:
(一).以往因套房產品較多,購屋者選擇較多元、交易量能位居前幾位的區域,像是中山、大安等區域,在投資客退場後,量能急遽萎縮。
(二).過去具備重劃區題材,推案量大的區域,去化困難,量能劇減,如內湖、南港等。
(三).位處市中心精華區,但因房價高,高總價、大坪數產品去化不易下,量能萎縮幅度也大,如中正、大安、信義、松山等。這些區域,在目前房市買氣低迷的狀況下,銷售期拉長,房產流動性風險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