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
台灣2020年死亡人數較出生人數多了近8,000人,首度發生人口負成長,超低的生育率是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答案是否定的。因為2020年台灣抗疫成效斐然,確診人數不到800人,死亡人數只有七人;其次,2020年截至11月底遷入人口遠低於遷出人口,國外疫情比台灣嚴重,為何人口產生淨遷出,令人不解?
經深入分析,主要是台灣低薪環境所造成,由於現在養一個孩子至少千萬元,年青人多半不敢結婚生子。人口負成長帶來衝擊如下:
台灣2020年死亡人數較出生人數多了近8,000人,首度發生人口負成長。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年輕人經濟負擔加重:低生育率、少子化及壽命的延長,不斷地推升台灣成為高齡化社會,目前老化指數已接近100%;2010年約每6.9個青壯年人口扶養一位老年人口,至 2060年屆時每1.2個青壯年人口需扶養一位老年人口,壓力相當沉重。
二、衝擊社會與國安:人口負成長,勞動力減少,隨著老年人口增多,醫療與長期照護人力隨之短缺;其次,各級大學多如雨林,招生已然不易,少子化結果更是壓垮大學經營的最後一根稻草。接著人口短少,軍隊募不到人,儼然已升級為國家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三、侵蝕台灣GDP:行政院預估2020年台灣GDP為2.58%,亞洲四小龍排名第一。事實上,衡量一國經濟實力是看GDP的金額(規模),而GDP的金額是人均所得(GNP)×人口數。以韓國來說,2021年GDP假設為0%、GNP是3.2萬美元,乘上5,000萬人,GDP的金額為1.6兆美元;反觀台灣GNP的金額只有2.5萬美元× 2,300萬人口數,GDP的金額為5,800億美元,不論GNP與人口數,台灣都輸韓國;GDP的率,台灣比韓國高,但GDP的金額,韓國反而比台灣多出1兆美元,約是台灣整體GDP金額的兩倍。
四、繳稅人口減少:財政部公布2020年稅收2兆3,804億元,較預算數短少405億元,是近七年來首度短徵,全年稅收年減3.6%,是近11年來首度負成長。稅收短徵最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的衝擊,百業蕭條,尤其營所稅短徵1,649億元最為嚴重,年減26.7%,較原編預算數少了千億元以上;未來人口若持續呈負成長,繳稅人口跟著減少,必然影響國家稅收。
行政院日前通過國發會所提國家發展計畫,目標是未來四年後台灣的GNP將有機會達到3萬美元,正式步入已開發國家。馬總統於2008年選舉時,提出「633」政見,其中2016年平均國民所得計畫達到3萬美元。
如今12年過去了,GNP 3萬美元的目標卻未見達成。想要提升GDP的金額,除了要與各國加強簽訂FTA外,還要進一步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利用示範區的開放條件,賣出更多貨物、吸引更多人才與資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把餅做大;經濟規模擴大後,雇主收入也會同步增加,自然有足夠能力為員工加薪,而員工加薪後,會促進消費增加,員工因而又可再加薪,這樣周而復始,就會進入良性的「循環經濟」,進而提升GDP的金額,翻轉台灣經濟。
在可預見的將來,台灣人口數(乘數)在不增反減的情況下,必會侵蝕GDP(乘積)的金額,執政者不可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