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周義、鄭郁蓁/綜合報導
2020年新冠病毒兵臨城下,當時專家均建議,擴大PCR採檢量能以實施入境普篩,但每次呼籲必被指揮官陳時中以「篩檢會有偽陽性」為由不予採納。隔年2021年4月,本土疫情擋不住時竟拿出「校正回歸」專有名詞,遮掩採檢量能不足導致檢驗塞車的跛腳防疫;遺憾的是,直到病毒奪去800條人命,陳時中在藍綠縣市首長疾呼下,拖到7月才宣布推動入境普篩,才有效抵擋Delta。因個人成見遲不實施入境普篩,徒讓800多條冤魂無辜喪命。
2020年,新冠肺炎剛起,包含韓國等國家在內,均在境內實施普篩,採檢量能是台灣的數倍。當國際疫情嚴峻,國內連續出現境外確診個案,為防堵疫情進入社區,包含醫師、公衛專家紛紛要求入境普篩,盼將病毒阻絕在邊境。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態度強硬,陳時中數度在記者會中,拿出手板「入境普篩迷思解析」,強調偽陽性個案會被送醫隔離治療,將導致醫療體系崩潰、偽陰性則會讓國人防疫心態鬆懈為由,拒絕實施;甚至在外界質疑國內採檢量不足,呈現沒有確診數假象時,在記者會上斥責記者。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鄰近的韓國、日本、泰國都做入境採檢,「難道這些國家都是笨蛋?」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也質疑,核酸檢測幾乎沒有偽陽性,無造成醫療體系崩潰的疑慮。
國人在Alpha病毒肆虐下被奪走近800條人命後,2021年6月屏東出現Delta本土群聚,一時間,不分藍綠地方首長,皆呼籲中央防疫不能做半套,所有入境者都應實施兩次PCR採檢。
指揮中心卻遲至7月才宣布推動入境普篩,以對抗傳播速度更快、致死率更強的Delta病毒,自7月2日中午12時起,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入境都需接受入境普篩,均檢驗3次,包括入境1次深喉PCR、隔離檢驗期間快篩1次,隔離期滿前1次鼻咽PCR,且檢出陽性就得定序。當國際飽受Delta威脅時,台灣成功擋下疫情擴散。
陽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對於檢驗一直在汙名化,以意識型態防疫,認為普篩是對岸的作法,將檢驗賦予顏色。早在2020年,就已埋下了本土疫情爆發的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