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政道、薛文豪/台北報導
到底什麼是「祭祀公業」?這個過去很陌生的名稱,其實從民國初年開始就已經存在,當初以祭祀祖先為目的而設立,靠著大量土地賺取租金跟利息,作為祭拜祖先的經費,不過隨著時間久遠,不少土地根本拿不出使用權狀,導致常出現產權糾紛。
辦公室門口掛著祭祀公業招牌,上班時間卻關著燈沒人在。「祭祀公業」又稱祭田,是臺灣相當特殊的社會團體,民國初年以祭祀祖先為目的設立,擁有大量土地,靠著租金跟利息作為掃墓祭祖經費。不過土地可以讓後代共同持有,導致產權越來越複雜,因此經常出現糾紛,有的土地更因為拿不出證明,最後慘遭拍賣命運。
光是內湖的一塊地,就以每坪236.3萬、總價高達21億8699萬賣出,成交金額相當可觀。其實祭祀公會在全台都有,根據內政部民政司統計資料,目前總共有6266公頃的地都屬於祭祀公業,市值恐怕高達12兆新台幣,但目前真正完成申報的卻只有1620公頃。
但在民國97年未立法前,不少人私下買賣,不只炒地、更累積出不少糾紛。房仲業者施能弘分析:「他們擁有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滿大片的、而且完整的,所以建商最喜歡獵這種地,因為這種地開發效益最高。」
因為土地產權不清,祭祀公業的爭議也不斷,全台高達6000多公頃的土地,原本是表達對祖先的慎終追遠,但隨著時間累積,只怕早已變了調。
更多三立新聞網News→打房怕怕!佩甄擁五房恐增10萬稅 夫嗆政府:逼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