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上祚/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昨天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台灣物價水準偏低,以購買力平價換算後,台灣在「所得與財富」領域排名提升,幸福指數在卅七個OECD國家中,從去年的第十九名,進步到第十八名,在亞洲國家中高於日、韓。
主計總處自去年開始,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廿四項國際指標,編制國民幸福指數。日本第廿名,南韓第廿六名。
主計總處主計長石素梅表示,台灣幸福指數綜合指數六點九三分,較去年提高零點二九分。在十一個觀察領域中,「所得與財富」、「就業與收入」、「社會聯繫」、「教育與技能」及「主觀幸福感」等五個領域分數提升,表現最好的是「所得與財富」,獲得八點○高分,僅次於美國的十分。
不過,台灣在「環境品質」及「工作與生活平衡」兩個領域分數下降。「環境品質」是因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高、民眾對飲用水質滿意度不佳,從第卅五名掉到第卅七,敬陪末座。
長期偏低的物價水準,是台灣幸福指數國際排名推升主因。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鴻坤表示,儘管過去十幾年台灣薪資成長明顯停滯,但今年幸福指標進步最多的項目,包括「每人可支配所得」、「每人金融性財富」與「全時受雇者年收入」,經過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後變高。
他說,台灣整體物價水準是全球平均的百分之六十四,儘管民國一百年台灣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四十三萬元,僅相當一點四萬美元,但用PPP換算後,購買力相當於年所得二萬多美元的國家。
除所得與財富領域外,台灣在教育與技能領域也有進步,台灣在PISA學習成就項目增加一點一一分,該項排名從第廿三名,提高為第廿一名。
主計總處昨同時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在地指標,主計總處針對全國二萬名民眾進行問卷調查,民眾幸福指數最高的項目,前五名依序是生活便利、健保與美食、好山好水與言論自由。
不過,中研院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去年對政府、司法與媒體信任度下降,則是一個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