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鍾泓良/綜合報導
國際紛擾多,除了俄烏戰爭未停歇,各國通膨也帶動升息,更出現中國大陸疫情封控。中經院昨(12)日公布上述國際情勢調查顯示,製造業有四成廠商認為物價上漲將延續到2023年以後,非製造業則有超過四成業者認為影響至2023年以後,甚至有一成五認為將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
中經院昨天舉辦「2022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展望研討會」,並公布調查指出,影響製造業者、非製造業者的國際因素仍舊是新冠肺炎走勢、國際原物料價格,以及塞港物流阻塞。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製造業影響最大的總體時事議題前三名為「肺炎疫情走勢」、「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及「航運缺櫃、交期攀升」;96.7%的製造業者都有受到全球通膨物價上漲影響,八成以上的製造業面臨「營業成本攀升」,近半數認為影響將會到2023年。
在非製造業方面,「肺炎疫情走勢」、「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及「勞動成本與人力資源短缺」則是影響最大的總體時事議題。近九成非製造業認為全球通膨對其有影響,相較製造業僅17.7%認為「中國封控」的影響將延續到2023年,非製造業則有近三成業者認為封控衝擊將延續至2023年後。
針對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方面,中經院調查發現,針對製造業,今年上半年有近七成的業者預估2022全年CPI將在2%以上,超過三成製造業更預估全年CPI將在3%以上,並有四成預估將延續到將延續到2023年後。
非製造業者普遍看法更加悲觀,有六成認為2022全年CPI在2%至4%,11.1%業者甚至預估將達4%以上。而有超過四成業者認為,通膨將影響至2023年以後,甚至有14.9%認為將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以後。
中研院研究員簡錦漢認為,看未來通膨須先看製造業採購成本,相較於2021年,2022年的採購成本有些下滑跡象,代表未來通膨壓力會減緩;非製造業則與去年相差不遠,代表民生消費物價短期內不會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