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縈/綜合報導
2022年全年新生兒僅13萬餘人,其中1萬3000多名寶寶為早產兒,占比達10.56%,醫療照護費用驚人,吳玉琴等立委及早產兒基金會昨齊聲呼籲,政府應重視早產兒需求,給予最高12萬元照護津貼。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不贊成直接以現金補助,如無法從健保來減輕家長負擔,將檢討以其他方法處理。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彭純芝表示,新生兒家庭問券調查結果顯示,早產兒照護複雜,平均出生6個月自費照護費用平均11.4萬元,比一般新生兒的2.8萬元高出近4倍,而愈早出生的早產兒花費也愈多,家長身心及經濟負擔沉重。
立委王婉諭表示,早產兒所需藥品很多屬自費項目,新生兒家庭支出超過10萬元費用,情況常見。
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鄭玫枝表示,早產兒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常有視網膜病變、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呼吸功能不良等問題,一般建議,使用療效較佳或副作用較少的自費藥品,但價格相對昂貴。
為此,與會立委及早產兒基金會建議,政府依照出生周數給予早產兒家庭定額津貼,例如,29周以下出生的寶寶給予12萬元,30周至33周者津貼6萬元,34周至36者則為3萬元。
是否考慮發放早產兒照護津貼?薛瑞元表示,較不贊成直接用現金補助早產兒照護,擔心部分家長拿到錢後,並未用在早產兒身上,小孩仍無法獲得妥善照護;目前傾向以健保支應醫療照護,健保之外的費用,則思考以其他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