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劉宥廷/專題報導
由高雄市文化局推出的「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讓年輕人得以返鄉從事喜愛的藝文工作,透過返鄉發展,串聯同樣具熱忱的在地藝文工作者,齊聚激盪想法;其中,北漂返鄉的洪榆橙創立以挖掘推廣文化、創造藝文內容為主的日青創藝,將對鳳山關注擴大到高雄文化,讓在地人對所居住城市更有感。
洪榆橙發現,高雄雖不乏在地藝文工作者的努力,但相較北部而言,因藝文整合平台遭埋沒,導致藝文消費力的空間有限。她在丈夫的老家鳳山居住生活,驚覺這座老城市雖承接過去歷史,但許多美學故事的延續經常是斷裂片段,如何把舊與新連結起來,讓更多人看見鳳山,成為她返鄉發掘文化的第一步。
參與高雄百工職人撰寫及新書發表會。圖/洪榆橙提供
承接歷史 延續美學
8年前才移居鳳山的洪榆橙,對這裡雖陌生,卻覺得蘊含在日常文化底蘊是發掘不完的,對鳳山與赤山過去歷史的認識,也在一個又一個受訪者口中,漸漸的串聯編織成型;洪榆橙創立了在地手作職人商品交流平台的「日青好物」(成立原名為「可萊歐小商行」),及以發揚鳳山文化為主的「日青創藝」。
另外,還有以鳳山城為核心的範圍的「鳳山多寶粥聚落」,就是以這鳳山豐富背景為起點的非正式聯盟,群聚創意工作者和生活空間,一起辦理講堂、工作坊、市集、展覽等,也分享在地藝文資訊,以鳳山新城舊事,熬出創意多寶粥。
推廣行銷 結合產業
洪榆橙指出,在舊有的歷史生活軌跡中,從發掘、紀錄、延續記憶外,再藉由推廣行銷,結合在地新創產業,帶來不同的美學、文化與新創產業的火花。鳳山歷經不同時期的開發與社會發展,從海軍無線電信所、黃埔新村、兵仔市等地方,闡述著這裡和軍事密切的關係。
另像打鐵街象徵過去移民開墾、農業的重要發展;隨處可見的家具、工藝品店、佛像佛具店聚集的三民路及庶民美食的美味多元,都在在顯示鳳山在歷史軌跡上不斷疊加豐富的人民生活記憶;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落腳,更加深、灌溉此地豐美的藝文環境。
洪榆橙這兩年也3度為衛武營的交流國內外藝術家導覽鳳山,帶領他們走進衛武營所在地鳳山區,認識鳳山的文史脈絡、常民生活;她從對地方的關注逐漸擴展到高雄文化的展現,駁二藝術特區也讓當地藝文被解放,許多創意靈感、展覽不斷湧入。
策畫展覽 開設課程
「日青創藝」也從擔任中介整合與企畫的角色,媒合藝術創作者,透過展覽、導覽、刊物等形式,讓藝文與地方發生連結,之後也擴大開設手作課程、邀請藝術家辦理工作坊或進修課程、策畫在地藝文展覽。
近3年策展範圍跨入高雄設計節,以「大王」為主題,走訪三和瓦窯、高雄牛乳大王、書包大王等,探索這些產業轉變的歷程,高雄老品牌以韌度取代強度,靈活彈性的經營策略。洪榆橙強調,高雄值得更多文創人才返鄉發掘,它是一座擁有無限可能、老城新事的美麗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