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雷光涵/十七日電
工時過長是日本企業長久以來的通病,企業祭出各種制度抑制員工過度加班,然而數據顯示廿年來日本人總勞動時數變化不大,制度毫無效果;「日本經濟新聞」歸納加班元凶,一是員工求晉升,一是上班族根本不想回家。
「日本經濟新聞」歸納加班元凶,一是員工求晉升,一是上班族根本不想回家。
泡沫經濟崩壞後,日本企業要求員工效率,推出彈性制、在家工作、提早上班等,有企業強制縮短工時,祭出定時關燈、罰金制、事前申請制等,周三的「無加班日」也十分普遍。不過厚勞省統計,日本正職勞工去年一年總工時二千零二十六小時,廿年前是二千零三十八小時,幾乎沒減少。
「日經」報導,四十多歲物流業員工說,公司強制關燈,「自己帶檯燈到辦公室,或假裝下班再回去,很多漏洞可鑽。」
千葉商科大學專任講師常見陽平對日經記者表示,公司再怎麼減少工作量、效率化,加班情況不見改善。理由一是「加班等於升官」。經濟產業研究所對某大製造商研究,發現「加班時間愈長晉升機會愈多」,尤其女性。年工時超過兩千三百小時的女性,升官機率是不到一千八百小時的女性員工的五倍。專家分析說,現在掌權的主管都是泡沫經濟時期加班拚上來的,對太早下班的員工難有好的評價。
另一個理由是「下班回家也沒什麼正經事好做」,報導說,在每周三「無加班日」以聚餐等理由照常晚回家的人比比皆是。許多日本男性習慣晚歸、不做家事,「不加班代表『特權』沒了。」上班女性同樣討厭做家事、煮晚餐而寧可晚歸。最近日本連鎖餐飲店如吉野家夜間提供酒類、下酒菜,就是為了吸納這些「無加班日難民」,首都圈的居酒屋、柏青哥等周三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