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林惟崧、呂雪彗/綜合報導
環境部長彭啟明8日氣候變遷會中直言,未來全球可能升溫2度至4度,台灣2065年將沒有冬天,夏天長達半年以上;因都市熱島效應,極端高溫增加心血管疾病、憂鬱症風險,對高齡族影響甚大,未來氣候變遷也牽涉到產業轉型,台灣應及早因應。
彭啟明也預告,8月底將公布碳費三子法,碳定價上路後,台灣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方式進行,長期將以總量管制的碳交易為目標。他建議,上市櫃如台積電,都有製作針對台灣氣候變遷因應的報告及財務規劃,未來所有公司、產業及各級政府都應準備這樣的報告。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應在既有的防災、淨零架構上增加「調適」政策,形成三合一建構韌性永續國土的方向。政府應編列調適政策經費,由中央擬定行動方案,交由地方執行。在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戰略中,強化健全調適行動的執行管考機制。
以颱風為例,彭啟明說,過去台灣平均每年有3.5個颱風,未來數量會減少,但風速、降雨都會增加,且大多數是強颱,降雨部分,西半部暴雨機率增加,坡地災害嚴重,對原住民朋友也會有很大衝擊。
他說,氣候變遷遇到短時間的熱浪、暴雨就像感冒一樣,但長期的調適就如同慢性疾病,在執行面上,中央部會如國科會、環境部與國發會將持續合作,針對7大領域研議調適行動方案,提供地方縣市政府各種風災、乾旱、暴雨等面向的調適情境策略,各地方政府也應設定應對措施,「減碳是救全世界,調適是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