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裕珍、曾增勳/桃園報導
桃園是台灣紅火蟻重災區,高達8成土地面積都淪陷,政府11年來在桃園砸下近4億元防治,花費甚鉅仍無法「斷根」。 專家認為,執行不力是關鍵,民眾自我防治也不夠,公帑白花了,「打了一場大敗仗」。
外來物種紅火蟻14年前在桃園大園、蘆竹現蹤,起初不被重視,待紅火蟻適應,大軍已蔓延開來。桃市府去年委託彰化師範大學調查,桃園13區都有紅火蟻入侵,又以觀音、中壢最嚴重,發生率逾4成,還有上升趨勢。
桃園是紅火蟻重災區,在田間與荒地常可見高聳蟻丘,紅火蟻竄動景象。(記者張裕珍/攝影)
踏入桃園區中路重畫區住家旁,每隔幾公尺就瞧見一處蟻丘,紅火蟻隨著洞口竄出,讓人看了頭皮發麻。黃姓里民無奈與蟻為伍,氣得說曾被紅火蟻咬到手,「腫得像麵龜」,孫子也被咬到發燒,為消滅紅火蟻,噴藥、燒水常是無效收場。
紅火蟻危及居家、農耕生活,也衝擊苗圃、園藝產業。相關業者每兩年須取得「無紅火蟻證明」才能外運植栽,市府農業局人員表示,由於檢測嚴格,利用洋芋片吸引紅火蟻現蹤,業者不得不花錢認真投藥,若外運後被發現紅火蟻蹤跡,生意就白做了。
「不是方法不對,是執行的問題!」多年來紅火蟻難以消滅,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黃榮南直指執行不夠徹底,像是移動管制難到位、廠商灑藥人力不足等,加上重畫區養地問題未解,「整區全被圍起來」,防治人力進不去,都助長禍害蔓延。
黃榮南認為,政府應改變作法,例如今年可嘗試休耕期讓田地淹水,紅火蟻難以立足,待牠們往田埂移動再撲殺,必有效果,但向官方建議卻被打回票,有意參與的農民也被澆了一頭冷水。
桃園市農業局農務科長胡淑芬說,紅火蟻繁殖力強,定期投藥費用高,市府一年編列5060萬元根本不夠,加上中央補助經費逐年減少,民眾自主防治觀念薄弱,形成紅火蟻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