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本月22日印尼巽他海峽發生海嘯,截自今日已造成兩百多人死亡,八百多人受傷,此次海嘯成因專家初步判定為當地「喀拉喀托之子火山(Anak Krakatoa)」爆發所導致。
14年前印尼蘇門答臘島外海,也曾因為發生地震導致印度洋爆發南亞大海嘯,在南亞各國造成重大傷亡,以下聯合新聞網為您整理比較這兩次海嘯成因。
|
巽他海峽海嘯 |
南亞大海嘯
|
發生時間
|
2018年12月22日
|
2004年12月26日
|
海嘯成因
|
火山爆發
|
地震(規模9.1)
|
海嘯高度
|
1公尺
|
30公尺
|
影響範圍
|
印尼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沿岸居民
|
印度洋周邊國家居民及觀光客
|
傷亡人數
|
200多人死亡、萬人失蹤、800多人受傷 |
近30萬人死亡失蹤、50多萬人受傷
|
本月22日印尼巽他海峽爆發海嘯,對於海嘯成因,專家判斷是巽他海峽上的喀拉喀托之子火山(Anak Krakatoa)爆發所引起。
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後半世紀,喀拉喀托之子火山(Anak Krakatoa)於1927年冒出海平面,成為高305公尺的小型火山島,火山位置位於喀拉喀托火山群島之間。今年6月喀拉喀托之子火山開始有噴發活動。此次受到海嘯襲擊最嚴重的爪哇島及蘇門答臘島都在喀拉喀托火山附近。
海底山體塌陷引發海嘯
本次印尼海嘯成因可能和喀拉喀托之子火山(Anak Krakatoa)爆發所造成的海底山體崩塌,加上恰好遇上滿月前後潮汐大漲所引發。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報導,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發言人努格羅荷(Sutopo Purwo Nugroho)23日說,喀拉喀托之子火山活動可能造成了海底山體崩塌,導致異常的潮水猛漲及隨之而來的海嘯。
新加坡地球觀測研究所首席調查員霍頓教授向亞洲新聞台解釋道:「根據這種機制,海嘯浪潮是由火山爆發引起的突然海水位移、火山的邊坡塌陷或是火山岩漿庫的爆發和陷落/陷没所產生的。」
霍頓教授並表示,儘管火山爆發引起的海嘯以前就發生過,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一旦發生就具有破壞性。「由於崩塌通常可能含有大量岩石,且它們可以掉進相對較淺的水體中,所以它們產生海嘯高度可能相當驚人,有時被稱為超級海嘯。」
海嘯預警系統存有漏洞
雅加達郵報報導,印尼國家災害應變總署發言人努格羅荷(Sutopo Purwo Nugroho)23日表示,印尼尚未建立因海底山體崩塌或海底火山所引起海嘯的早期預警系統,因此無法對巽他海峽發生的海嘯發出預警。
此外,努格羅荷還指出,當地時間23日中午12時45分在萬丹省板底蘭縣響起的第二次海嘯警報,是警報器故障造成。報導指出,這起警報誤響事件也凸顯出印尼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的失靈,因為今年稍早中蘇拉威西省遭地震跟海嘯侵襲時,就傳出大部分海嘯探測浮標都已遭到破壞。
【相關閱讀】
‧印尼海嘯死傷慘重 專家指這罕見情況所致
‧引發海嘯數百傷亡 喀拉喀托之子火山烈性不改
‧印尼政府誤判海嘯致歉:目前難對「火山海嘯」發預警
2004年印度洋地區爆發南亞大海嘯,當時造成周邊國家嚴重傷亡,近30萬人因此失蹤或死亡,另外50多萬人受傷。
不同於此次巽他海峽海嘯由活山活動引起,南海大海嘯成因是由印度洋地震引發,當時地震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以西約160公里處,地震釋放的能量帶起30公尺高的巨大海嘯,附近包括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等國家都因此遭受損害,波及範圍僅次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其中印尼亞齊傷亡人數尤其最多。
蘇門答臘島位移
美國地球物理學者在海嘯過後指出,印尼蘇門答臘外海超級強震撼動了地軸,並改變震央周圍的島嶼及陸地位置。
時任美國地質測量所的專家哈德納表示,超級強震可能使部分小島位移20公尺。「這次地震已經改變地圖的面貌。根據地震模型,蘇門答臘西南部外海的許多小島可能已經往西南方向移動廿公尺,幅度相當可觀。」哈德納說,蘇門答臘西北隅可能因此向西南方向移動大約30多公尺。
美國地質測量所的另一位專家塞普金表示:「超級強震使印度板塊下沉到緬甸板塊下方,使緬甸板塊抬高。在這種情況下,島嶼的運動多半會是垂直運動而非水平利動。」
災後印度洋地區建立海嘯預警系統
過去印度洋海嘯發生頻率不高,南亞大海嘯中,死傷最慘重的印度和斯里蘭卡,在海嘯發生之時,都未加入「國際海嘯預警系統協調小組」。而印尼和泰國雖屬這個組織成員,但泰國卻沒有在西海岸裝置海浪測量器,因此在海嘯發生時錯失預知海嘯、緊急撤離的先機。
科學家表示,因印度洋地區沒有海浪測量儀器,無法判斷海嘯會襲往那個方向。震央以南一個海浪觀測站曾測出有海嘯朝澳洲南部前進,但僅六十公分高,未料海浪也猛撲泰國西岸,痛失提醒民眾逃生的機會。
南亞大海嘯後,2005年1月神戶市舉辦了一場聯合國會議,決議在印度洋地區建立海嘯預警系統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