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庭揚、邱瓊玉、祁容玉/連線報導
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打著「新南向」,爭搶穆斯林商機,但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副理事長馬超彥認為,政府對爭取穆斯林商機仍是「口號喊得響亮,實際行動卻看不到整體規畫。」
台灣「新南向」爭搶穆斯林商機,但民間卻認為仍看不到整體規劃。(圖/聯合新聞網)
馬超彥說,目前台灣的穆斯林友善環境,其實是民間走在前面,例如去年全台灣通過食品認證廠商有356家,穆斯林友善餐旅業者87家,但都是民間自行投入,反倒缺乏政府整體的規畫操盤。
馬超彥指出,雖政府一直喊「新南向」、「爭取穆斯林遊客」,但從台灣與穆斯林國家間的直飛航班、簽證問題,到來台後是否有足夠的導遊懂得穆斯林國家語言,能提供優質服務,都是問題,如台灣環境對穆斯林不方便,吸引力在哪?
他也點出台灣在國際上能見度不足,很多穆斯林國家甚至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政府若沒有具體行動去做好宣傳,「歡迎穆斯林」只是淪為口號,加上許多觀光資源不僅是交通部觀光局,例如觀光工廠牽涉經濟部,中央政府應有整體的跨部會編制,應對穆斯林遊客的需求。
台北清真寺基金會董事長馮同瑜表示,穆斯林來台旅遊不外乎食、衣、住、行;由於穆斯林要作禮拜,一般旅館雖未設有祈禱室,但只要在房間放置拜毯就可以,最困難的還是「食」。
台灣非伊斯蘭教國家,加上菜餚以豬肉為主,炒菜還會放豬油增添香氣,即便是「吃素」,仍難讓穆斯林旅客完全放心,過去屢傳出穆斯林旅客來台「吃不飽」的窘境。
馮同瑜說,儘管北市清真認證餐廳已45家,但對整個旅遊市場來講,還不夠多,尤其是清真認證是有期限的,到期後就要追蹤檢討。部分餐廳因穆斯林旅客回流效果不高,再加上改造廚房、分開烹食很麻煩,乾脆不做了,成為惡性循環。
馮同瑜說,政府如果要大力推廣清真認證,應針對有意申請的旅館餐飲業推出無息貸款、補助等措施。部分友善餐廳沒有回族人士、沒有穆斯林,也會讓穆斯林旅客信心不足,常常一問老闆、經理、廚師不是穆斯林,往往轉頭就走,建議多聘穆斯林,增加觀光客信心。
台北市旅行公會副理事長柯牧洲認為,穆斯林市場主要集中在印尼、中東、馬來西亞等國家,部分國家雖已有免簽服務,但穆斯林人口多的印尼還是要申請簽證,建議政府可再多點優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