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夏季海邊戲水意外頻傳,成大近海水文中心研究海岸裂流(離岸流),發現全台至少有30處的潛勢區,其中不乏像是白沙灣、福隆、漁光島、西子灣及墾丁等假日泳客眾多的知名海灘,一旦裂流出現就可能造成人命死傷。
近海水文中心透過衛星影像及縮時攝影等,首度捕捉到國內神祕裂流的身影,相當驚人,建議可比照國外設置即時警報系統、或是相關告示,以減少意外發生。
新北市的沙崙海水浴場在2012年暑假期間,發生8名學生下水、5人溺死意外,由於意外頻傳,市府後來關閉浴場,至今都未開放。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表示,新聞常會報導溺斃者是被大浪「捲走」,其實浪會把人沖倒但不會捲走人,應該是被裂流帶走,沙崙的意外研判也是裂流造成;台灣四面環海,近年也提倡近海教育,唯有對相關知識了解更多,才能免除災難。
什麼是裂流?就是垂直於海岸、一股向外海流去的水流,董東璟表示,主要是波浪破碎能量與海底地形所引發,但因為出現的時間不定,用目測的方式也很難看出,即使人身處在海裡也感覺不太到,只有發現自己離岸愈來愈遠,才知道已被裂流帶出。而裂流的流速可達每秒2.5公尺,「即使奧運金牌游泳選手最快的速度也只有每秒2公尺」,人在海水中發現自己離岸愈遠,就會想要拼命的游回岸邊,但卻游不過裂流,最後耗光力氣溺死。
不少人以為海邊的暗流會在消波塊或岩石海岸發生較多,「在海水浴湯裡或是人多的海邊游泳應該很安全」,但其實並不然;成大水利系博士生王敘民根據衛星影像、過去的研究資料與新聞事件,整理出全台30處海岸裂流的潛勢區(容易發生的地點),很多都是海水浴場或泳客多的知名海灘,像是台南市的漁光島月牙灣海灘,假日人潮滿滿,但今年暑假以來已溺斃兩人,惡名昭彰的沙崙海水浴場也是重要潛勢區。
董東璟表示,特別像北部的白沙灣、南部的漁光島等月牙形的海岸,遊客覺得很美,但內彎造形容易蓄積海浪的能量、形成向外的裂流,中心蒐集近5年的衛星影像,以每天掃描一次的頻率,就觀察到20多次的裂流發生,實際發生的次數應該更多。
研究人員並在宜蘭知名的衝浪勝地外澳海灘,利用光學攝影讓裂流「現形」,就看到白色的浪花間、逐漸出現垂直的海流,但中心表示,衝浪客帶著有浮力的浪板,不容易發生溺水意外。
董東璟表示,利用最新的AI技術辨識影像可以準確觀察到裂流出現,國外像是美國的五大湖區、佛羅里達海灘,都設有即示觀測警示系統,在裂流發生時提醒泳客,而也是月牙形狀的韓國知名斧山海雲台海灘,數百公尺的海岸上更設立了9座的觀測台。
成大與海洋大學並接受氣象局委託,進行裂流預測方法研究,董東璟表示,目前預報測的準確率大約只有6到7成,未來必須要再努力提升到8到9成,建議可以先在重要潛勢區設即時警示,或是面對裂流該如何自救的告示,也可以播放影片,進行現場海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