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聯準會雖然上週暫停升息,但是市場似乎更加悲,大型金控內部評估,近一個星期以來聯邦準備銀行體系連續三位高層出來「放鷹」,美國升息和利率停留在高檔的時間恐怕更長,已經成為市場最大的衝擊。
美國上周房貸利率升至近23年新高,使房貸需求急凍,此外前標普信評主席指出,美國當前經濟比2011年降評時更脆弱,這些都顯示美國將持續更久的高利率,已經對消費者和投資人信心帶來衝擊。
大型金控的內部評估報告指出,1週前,美國聯準會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表示傾向再次升息而且不只一次;之後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柯林斯 (Susan Collins)則認為利率可能要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峰,同時並不排除再次升息的可能。
而近日明尼亞波利斯準備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表示,「有件事讓我特別留意的是,我們的限制措施可能不如想像中那麼嚴格」,意即,消費者支出的強勁,加上整體經濟活動仍然強勁成長,即使面對更加緊縮的貨幣政策,房產和汽車產業仍保持韌性,顯示緊縮貨幣政策的效果還不夠。
這家大型金控評估報告解讀,卡什卡里的意思就是美國聯準會目前利率尚未到達中性利率水準,中性利率(natural rate of interest)是指通膨穩定狀態下,使產出維持潛在水準的實質利率,也是長期供需均衡下實質利率的定錨。
相關高層進而分析,觀察貨幣政策的緊縮、寬鬆程度時,可以將實質基準利率,即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與中性利率進行比較。當實質利率大於中性利率,貨幣政策具有緊縮效果,能夠壓抑通膨;反之,當實質利率小於中性利率,貨幣政策立場偏向寬鬆,可能助長通膨。
這份內部評估報告也引述堪薩斯聯儲研究指出,緊縮貨幣政策須維持約 12 個「季度」才足以使通膨出現預期中的滑落,意即必實質緊縮持續長達3年以上,才足以使通貨膨脹馴服;美國利率政策才剛剛「免強」符合上述標準1季,未來至少還有11季要度過。
卡什卡里已指出,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60%,40%的機率,聯準會有必要「顯著」升息來打擊通膨;對此這位金融業高層也解讀,這代表即使在「軟著陸」情節下,聯準會仍須再升息1碼,並維持利率「夠久的時間,以便讓通膨在合理時間內回到目標值」,不論發生什麼情況,聯準會都將再次升息,只是次數多寡、維持時間長短差異而已。現在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已衝上4.63%,市場情緒已由此可見。